积土成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198729 植物入侵生态学博士在读

博文

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精选

已有 4718 次阅读 2014-1-31 18:0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信息来源:http://www.jiji.com/jc/zc?k=201401/2014012900918&rel=y&g=soc

今天是大年初一,给导师拜完年后看了一篇报道,关于ips研究的nature 文章,看看人家日本人,30岁的一个女研究员,如果不存在学术不端问题,这项研究完全可以超越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工作了,她绝对是今年或明年炸药奖的人选。。

我国离自然科学炸药奖的距离亦近亦远,说她近,在于国家的科技水平还是不断向前推进的,说她远,是因为我们的一些理念还是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我们不缺论文,我们的SCI论文数量已经“赶英超美”,缺的是科学探索精神主导和好奇心驱动,所以即使论文数量取胜,依然没有炸药奖级别的工作。。。

我们不缺平台,国内很多研究(尤其是生物学研究)的仪器都是和国外实验室差不多,甚至有的更好。缺的是人,管理的人和干事的人都差得太远,管理的人缺乏一种使命感和责任心,干事的人缺乏一种大局观和“张博士般的”精神,大家都在混,整个研究组也在混,因此研究成果也就那么回事。。。。

我们不缺人才,看看春晚便知,我国人才济济,卧虎藏龙,但光有天赋、肯努力也是不够的,总是缺少那么一点点的精神,那种所谓的“动机”。。

任何的武功修炼过程,贪婪和急进都是大忌。科学亦如此,尤其是涉及到像生态学这类复杂性科学,任何的不理性,主观经验,唯心主义,急功近利都是要不得的,生态学研究的客体,既是结果又是过程,没有十几年或几十年的经验和长期不懈的实验作为佐证,是绝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发现的。。

说得极端一些,如果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某些特殊分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因为才华出众当选教授甚至”杰青“,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要是在生态学领域,这绝对是不现实、盲目的、值得批判的,生态学的过程是长期复杂性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多角度的思维甚至需要理性结合一些主观体验才有可能触及本质问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3718-763713.html

上一篇:要这么说,我也是“天才”
下一篇:伟大的“理解”
收藏 IP: 141.70.82.*| 热度|

9 刘庆宽 尤明庆 罗德海 曹贺贺 季丹 biofans ybtr3929 rosejump zhaorz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19: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