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ar00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olar001

博文

为韩寒-方舟子之争提供脑科学证据的研究方案

已有 12457 次阅读 2012-1-31 05:4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争议, 方舟子, 韩寒, 脑科学

事先声明:本研究方案纯属假设,是否能够实现需要多方的配合。


韩寒和方舟子都是我比较欣赏的人,各自个性十足。
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很佩服方舟子的严谨和对科学理性的不懈追求,
个人觉得他对中国学术界的贡献必将在中国科学的发展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差不多同龄人的角度,我也欣赏韩寒的个性和他所象征的那些异类的思想和行为,
他成功做成了很多对于我们这些遵循传统的成长过程的人,
当年经常在心里想过却无论如何不会真正去尝试的事情。
他们两个人,其实都是在追寻自己各自的理想,只不过是方向和道路不同。

闲话少说。直接说我们的研究设想。
韩寒和方舟子之间的主要争论在于韩寒的成名作品,如《三重门》,是否是韩寒自己的作品,
还是他父亲或者其他人代写的。
其实,现在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这里主要说脑电时间相关电位(ERP)和功能
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已经可以相当可靠地提供科学证据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的研究的基本假设是,说出来的话难辨真假,但是大脑的反应是无法被控制的。
因此,我们只需先测量韩寒对确切无疑他写的东西(如没有争议的他的一些博文)和
确切无疑不是他写的东西(如一些名著红楼梦,静静的顿河,韩爸写的一些故事文章等)
的大脑活动,明确这两种材料引起的大脑反应(包括ERP的成分的波形,潜伏期,和地形图,
以及fmri得到的大脑活动图等)的差别,然后把争议的作品拿来,测量韩寒对这个争议的
作品的大脑活动,和开始得到的大脑活动进行匹配比较,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答案。
如果这个争议作品引发的大脑活动和韩寒自己作品引发的大脑活动相似,则表明确实是韩寒写的,
反之如果是和其他人的作品引发的大脑活动更相似,那自然就是支持方舟子的质疑了。
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研究设计,里面还有很多研究细节需要匹配和控制好,
包括研究材料的选择,语言特征上的控制匹配,具体实验任务的设计,
是否需要设置正常对照组,测量对照组在同类刺激材料的大脑活动作为参照,等等。


加注:本文欢迎转载。谁能帮助说服韩寒来参与实现这个研究,善莫大焉。

最后加注: 读完最近的方舟子和其他人对韩寒的评价和争论后,尤其是这篇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44158&do=blog&id=535717
原本立场比较中性的我,已经觉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再做这个研究了,
有理性和分析能力的人都能从一系列事实中知道答案。
只是有点悲哀的感觉,为自己曾经欣赏的一些美妙的东西的破灭。
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实在是我们最欠缺的东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0605-532850.html


下一篇:fmri的大脑活动图一例
收藏 IP: 165.123.243.*| 热度|

10 邸利会 李伟钢 武夷山 于锋 吕喆 覃开蓉 刘广明 曹聪 王琛柱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