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整整两年过去了,总觉得该写点啥 精选

已有 3305 次阅读 2022-1-20 17:0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1月20日,腊月十八,四九第四天,大寒节气,寒冷的冬日。京城今年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比气象预告来得早了些。尽管雪的规模不算大,总算给入冬两个多月无雪的京城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每每京城降雪,总会很快占据微博热搜,哈哈,京城之事儿,体大。

 

有些事情,脑中的记忆挥之不去,借助网络的记录更能方便找到更精确的过去。

 

19年前,我曾用五十多篇纸质的日记,比较详细记录了SARS时京城的相关情景,基本是一日一记的节奏,实际上,非典在京城差不多也就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就销声匿迹了。

 

两个月和两年,同样是冠状病毒,SARS来得急走得快,而对于COVID-19,从何而来,何时退去,至今没有人能够做出很准确的判断。

 

回想两年前的今天,随着专家首次在电视上肯定了病毒“人传人”的事实,当晚新闻联播的正式报道,北京首次报道大兴的输入性病例,新病毒来袭的舆论迅速发酵,人们的神经开始蹦紧。当天,武汉确诊136例,3天后,武汉封城,气氛变得日益紧张……

 

从两年前的今天到当年二月底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在科学网上发了包括8篇“新冠日记”在内的14篇博文,记录了那时的抗疫大事及对病毒相关的科学认识。差不多3天一篇的节奏,也算是近年在科学网上发布博文比较密集的时期。

 

回看这些博文,大多是针对当时新闻热点涉及的一些科学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关于病毒、关于传染病相关知识不断学习的过程。

 

从历史记录来看,2020的疫情高峰实际上也就持续了一两个月,1月20日之后过了一个月,湖北确诊数字已经降到了三位数,尽管当时数据的迅速下降与统计办法的矫枉过正有关(当时修订的第六版仍然以核酸检测阳性为金标准,临床诊断确诊不认了),防控有效的事实还是不可否定。

 

按照当时对病毒和传染病规律的认识,病毒折腾差不多、毒力逐渐逐渐减弱,死亡率下降,转折点出现,疫情该很快结束了,然而......

 

可能两年前谁也没有预测到,随后COVID-19会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蔓延,至今已有超过3亿人感染病毒,累计死亡超过550万。随着病毒在全世界的蔓延,国内也是一轮接着一轮,疫情不断,尽管规模都不算大,但毕竟对方方面面的影响不容小觑……

 

这期间,不断引发人们恐慌的是,大约有三万个碱基对的新冠病毒RNA已经经历了5次大的变异,从Alpha, Beta, Gamma,Delta,到今天的新变异奥密克戎,正迅速变为优势病毒株,传播力大大提高,全球日增确诊病例成倍增长。除了人传人,通过冷链运输物传人,甚至通过常规国际邮件都有可能成为传播病毒的途径。尽管已经打了两年多的交道,关于新冠病毒,我们不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只能小心翼翼继续做好各项防护。

 

值得庆幸的是,事实证明,中国体制下的抗疫取得了无可非议的成功,全世界科学界大合作下的疫苗研发和应用速度,远远超出了两年前的想象和预测,经过两年的抗疫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成果…..

 

从生命过了一甲子的那个鼠年作为开端,如今已经来到了虎年的门口,疫情中梦一般的两年过去了。感叹我们在大自然中仍然显得渺小,生命中的突发事件会不断出现,这就是人生,这就是世界。从大尺度上看,平静是暂时的,不平静是永恒的,我们唯有锤炼自己坚强的内心,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面对一切,乐观生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1321893.html

上一篇:梦境:虚构和错构的故事
下一篇:人生不会有循环:网剧《开端》观后感
收藏 IP: 123.113.189.*| 热度|

26 周少祥 郑永军 刘全慧 尤明庆 张珑 杨正瓴 王启云 贾玉玺 范振英 宁利中 刘洋 冯大诚 李学宽 史晓雷 周忠浩 刘立 胡泽春 徐长庆 彭真明 刘旭霞 汤茂林 孙颉 韦四江 郑强 王安良 伍赛特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