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我们该如何应对小概率灾难事件

已有 4929 次阅读 2021-5-24 20:1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想想,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其实真的挺不容易的,总是处于不断发生的各种灾难的威胁之中,从天上到地下,从天灾到人祸,不管多么努力去避免,却总是重复发生。在生命至上的今天,面对小概率发生的灾难事件,我们要不要不惜一切代价作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避免灾难的发生?

面对很多事情的抉择,人类其实一直处于两难的境地。从人的本能和经济学角度考虑,有不同。有些灾难可能会发生,但生存本能的选择一定会忽略掉,比如,吃饭会发生噎死人的极低概率事件,百分之百的人不会因此选择不吃饭,因为不吃饭就会饿死,生存是第一选择;洗澡也会发生呛水而亡的小概率事件,但绝大多数的人也不会选择不洗澡。但因担心坐飞机或者高铁出事故而不选择乘坐这样的交通工具出行的人,比例就会高一些。

很多选择相对容易,前提不是生存必须,或者有可替代的方案, 原则做到全规避相关事件。有很多人担心移动网络时代的陷阱,选择不用移动支付,甚至不用智能手机,因为被骗也可能因此丧命,如果不用智能手机可以,就不用吧。

正常的人都会根据概率发生的大小和对生活干扰的程度作出理性的选择,当然,非理性的选择肯定也是存在的,比如,有一种强迫症叫洁癖症,因担心脏东西入口会反复洗手,以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人总纠结买彩票是手选好还是机选好,为此失眠。病态的选择先不在此讨论。

但人类侥幸和懒惰的天性,决定了忽视本不该忽略的小概率事件会造成的伤害。这几天似乎灾难事件听起来有点多,比如甘肃那个黄河石林山地越野跑(不同于马拉松),因突发天气变化造成那么多生命的离去,实在令人痛心,哀悼逝者的同时,人们也纷纷提出疑问,这样的灾难到底能不能避免?答案肯定是可以的。

从经济学角度,主办方肯定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权衡小概率危险事件发生和不惜一切成本全方位投入规避风险之间的取舍,办了四年的比赛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今年出问题甚至死人的概率有多高?这个可能谁也无法预测,本能的反应就是侥幸心理,都觉得天上掉下块石头,不会砸到自己头上,所以,路照走。但是,从人的生命大于一切的角度讲,这类规避风险的准备工作还是需要做得越细越好,可惜现实真的做不到。此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者,在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存在,我们没必要去指责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这世界必须容得下各种想法各种行为的人,其他人为了应对他们的需求会付出不该付出的代价,则是不可避免又很无奈的事情。你不能阻止所有人去冒险。


也许,灾难的发生不可避免,发生后的应急才更重要。这方面往往是容易忽视和欠缺的。

 我们总说“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你如何去评估两害,哪个更轻?举个例子,面对复杂的生命,复杂的疾病,如何选择?治疗方案选择西医还是中医?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你无法再活一次,没法和自己做对比,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你,你必须根据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身体感受,乃至价值观作出判断,很难的事情。医生总是对病人说,得了病,吃药有副作用,但不吃药,可能会死得快,两害相权取其轻吧,这个回答其实也没告诉你具体该如何去做,反正你自己权衡着办吧,没有医生会强迫你吃药治疗。

再提打疫苗这个事儿吧,有人会认为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机会太小,可能还没有接种发生副作用的概率大,所以选择不打的人不少。对于这个事,其实从我的判断和价值观考虑,没有什么太多可犹豫的,因为打疫苗不会对我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响应国家号召,尽快群体免疫,又是免费的,为啥不打?

灾难每天都在发生,网络时代,很多灾难性事件的影响被成倍放大,人们也许就多了更多烦恼和生活的不便。北京电动非机动车有几百万辆,前几天总有电动自行车电池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报道,居委会就挨家动员不让车子放到楼道里,不让在家充电,可许多小区还没有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呢,的确给居民造成了不便。恐惧使得很多电动自行车变成了僵尸车,而种种原因造成小区的充电柜使用频率极低。对此,我倒是愿意为发生概率不足千万分之二(专家说的)的危害极大的可怕事件,增加一点小小的麻烦,拎着充电器下楼充电。因为这并不影响我的正常生活。

在对正常生活影响不大的前提下,我选择风险全规避的行为,这个,其实也不一定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吧。

人们总是吐槽各种服务的缺陷,我有时也忍不住对自己不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选择投诉,答案差不多都是小概率事件,换位想想,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形形色色的需求,要做到服务和产品风险规避措施全覆盖,也不现实,成本会无限高吧。当然这并不能成为降低服务标准的借口。医学和基础研究也不能因为罕见病的发生率极低,就不顾这些人的死活吧。


在经济学上,风险规避是一门学问,还有风险管理师呢。在生命得失的风险规避上,则涉及价值观的不同,有人追求闪光的生命,即便为其付出生命短暂的代价,有人小心翼翼地活着,只为了活的更长久。在不愁吃穿的今天,人们的另类追求会越来越多(当然,有些人作为业余爱好,有些人则以此为职业),比如挑战极限的运动。对于个人,提高风险意识十分重要,任何时候都要做最坏的打算,避免使自己陷入绝境。

生命的逝去总是让人遗憾,我们也不必吐槽别人的“错误”选择,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尊重逝者,必须的。

 想到的,胡乱扯几句,欢迎吐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1288084.html

上一篇:炎热的夏天到了,月季花大部分也要休眠了
下一篇:忆六一,说童年
收藏 IP: 123.113.179.*| 热度|

15 尤明庆 武夷山 赵美娣 陈安 刘全慧 李学宽 郑永军 杨顺楷 周忠浩 鲍海飞 闵应骅 杨正瓴 赫荣乔 郁志勇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