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健康人文视域下的儒家贫困救助思想

已有 4119 次阅读 2019-12-18 22:57 |个人分类:闲言碎语|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孔子, 论语, 贫困救助, 扶贫

4444.png

【译文】

子思生活拮据到了快揭不开锅的地步了,他的一个好朋友推来两车小米接济他,子思收下了。另一个朋友知道了,送他一担美酒、火腿等高档食物,子思没接受。这个朋友非常疑惑,问道:“别人送小米你收下了,我送酒肉你却拒绝,你这分明是嫌我送的东西少嘛。从道义上讲,你的做法让人莫名其妙。人们常说朋友有福同享,你这么做考虑不够周全啊。你拒绝我的美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子思说:“你说的确实有一腚的道理。我目前缺吃少穿生活困难,我担心自己有一天饿死了,没有人能替我祭祀我的先人。我之所以收下小米,完全是为了糊口保命。酒肉乃宴饮享乐之物,我现在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却想着要喝酒吃肉,俺真那么做了是不义啊。我岂敢分享你的酒肉!我这么做只是遵循道义罢了。”于是这个朋友担着酒肉回去了。


【感言】

在孔老师死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儒家思想是非常保守的政治思想,他们倡导通过礼乐治国,使礼崩乐坏的社会恢复到周公时代的繁荣秩序。儒家“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与当时的时代局势显然是相悖的。因为从战国到汉朝初期,各路诸侯尔虞我诈,忙于相互厮杀争霸。诸子百家中的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和纵横家等学派,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显学。那些善于排兵布阵的冷血杀手,靠一张嘴合纵连横的大忽悠们,被各路诸侯敬为上宾,儒生并不吃香。刘邦“溲溺儒冠”当众侮辱儒生,说明当时只会操弄“俎豆之事”的孔门儒生,已彻底沦落为任人摆弄的社会底层人。所以,当我读《孔丛子》里描写的孔老师的孙子孔伋“吃低保”的这段儒门黑历史时,就一点不感到奇怪了。

孔伋,名伋,字子思,是孔老师的嫡孙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子思是四书《中庸》的作者,子思学派在孔孟之间的儒学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伋一生大半时间奔走于鲁、宋、卫等诸侯国之间,积极传播儒家思想,然终不得诸侯的重用。跟其祖父孔子一样,直到晚年子思方才回到鲁国定居,讲学授徒。相传他在卫国期间“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生活窘迫到缺吃少穿的地步。孔伋一生耿直自重,虽处贫困而不易其节操,后世尊称子思为“述圣”。

儒家对待贫困的态度是君子固穷、安贫乐道。孔老师当年困于陈蔡时,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仍然弦歌于室。颜回甘居陋巷不仕,吃煎饼喝凉水,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英年早逝。如何解读子思“取粟辞酒脯” 的故事呢?我想借这个故事写一篇长文,题目暂拟为《健康人文视域下的儒家贫困救助思想研究》,文章提纲如下:

1、什么是贫困和贫困产生原因之分析;

2、政府和民间机构扶贫救助策略;

3、健康人文视域下的儒家贫困救助思想;

4、“取粟辞酒脯” 的故事对当今扶贫工作的启示;



相关阅读:

1、走大道还是走小道? 精选

2一罐粥几条鱼,礼轻情谊重

3 看见导师摆谱,他实在忍不住了

4、一言噎死人,有诸?

5、跟着孔老师学穿衣:夏穿丝麻冬穿皮草

6、好谀恶直闻过不改,孔老师表示实在没招了

7、孔老师教你如何玩朋友圈

8、人生试错,为什么有的人成长有的人作死

9、孔老师说,不学习的后果很严重

10、孔老师的官场秘诀

11、孔老师教你如何伺候领导

12、到底是什么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13、邾文公的A面和B面

14、《相师之道》:孔子用仁爱点亮健康人文之光

15、孔子,春秋时代的“健康达人”

16、孔老师,学医好不好?

17、孔老师是不是在抖机灵?

18、孔老师不是善茬子

19、你看我不顺眼,我还看你不顺眼呢!

20、《曾子易箦》:儒家死亡观的医学伦理学解读

21、孟老师说,别瞎逼逼行不行呐!

22、中年油腻,人生没戏?

23、孔老师说,这三种人真的搞不懂

24、孔老师教你如何杜绝四种“病”

25、孔老师也信“年龄天花板”

26、论喝酒,我只服孔老师

27、养生漫谈

28、子曰:坏人走了狗屎运

29、如何长命百岁? 孔老师说的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210607.html

上一篇:《膜分离技术》结课了
下一篇:出院送药方,孔老师为何点赞?
收藏 IP: 117.59.84.*| 热度|

12 杨正瓴 范振英 钟炳 张忆文 朱晓刚 杨悦奉 张晓良 韩玉芬 徐长庆 程少堂 李学宽 李东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