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jian12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ian123

博文

科研合作中,谁说远亲不如近邻?

已有 4517 次阅读 2015-11-3 16:1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很多情况下,远亲不如近邻、远水解不了近渴是主体寻求合作帮助的座右铭。这本无可厚非,因为从短期效益看,的确如此。当大火蔓延时,远亲和远水绝没有近亲和近水方便高效。但这里,蕴含着一个假设:近亲必须可亲,近水必须可用。否则,那两句话应该倒过来:近邻不如远亲、远水可解近渴。

在某种程度上,科研上的合作理论也类似于此。现在人们经常谈到的科研团队、创新中心大概就是如此,是对近亲和近水资源的盘活和重新整合。理论上讲,这种方式一定比一盘散沙的、个人主义的科研模式有效。但实践上呢?常常因为近邻难亲,或如俗语中的“熟人不好下手”,反而使其不如远亲那样容易“亲近”,原因有二:

 1、 团队成员不好监督。大家都是同一单位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好意思督促催问;成员确实很忙,大家有目共睹。在这种“忙相”显性化的情况下,明知科研合作任务期限将至,也不好过问。其实,在这种环境中,有谁不忙呢?大家都想拿到所有的好处,包括教学、科研、论文指导、这个院长、那个主任等,名目繁多,我一时说不清楚,因为我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些,只是听说而已。熟不知,大家的能力都差不多,都没有三头六臂的本领。退一步讲,能力天大的成员,精力和时间总是有限的吧。

2、“自由骑乘”心理严重。如果某个合作成员越对合作之事重视,其他成员就越会放下包袱,因为他错误地认为:合作之事一定对那个成员更重要,所以他才不顾一切,舍弃很多唾手可得的好处。于是,便产生了拖延、搭便车心理:反正有人比我着急,即使我完不成任务,定有人会站出来收拾烂摊子,因为他已经投入了很多,不可能半途而言。

科研合作不仅是一项长期工作,其收益也是长期的。与解急之便的近邻与近水相比,如果科研也套用这一模式,那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悲剧。大家现在看到的各自为阵的科研模式,那个不是在这个科研团队或在那个创新团队的招牌下静悄悄的进行的?所谓的科研团队或创新团队不就是为了贴金或联合欺骗外人吗?真正开诚布公、不计私利的合作者有几个?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学生和老师或院系的阶梯式团队不是如火如荼吗?不错,成功的案例的确存在。但仔细追加一下,这是合作吗?合作是以大家的能力无明显差异为基础的,而阶梯式的合作却明显在能力上存在差异,跟生态学中的各种金字塔差不多。所以,此合作团队非彼合作团队也。 

   基于上述理由,我认为科研合作推行内部合作,而应推行外部合作,即超越本单位的合作,尤其是国际合作更具可持续性。因为在这种合作中,责任到人,而且单位荣辱感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忙相”是隐形的,所以没什么不好意思去督问、去催促。

   科研如此,经济、科技、安全合作亦如此。个人如此,家庭、单位、地区、国家亦如此。我国为什么把合作目光转向欧美,不是空穴来风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近亲合作不重要。最近的中国、韩国和日本的合作恰恰说明了近亲合作很重要。只不过,合作中唯恐有一方成为地区的霸主,唯恐有一方超越自己,所以即使蝇头小利也会大动干戈,甚至反目为仇。

   所以说,内部合作是偏害共生的合作,而外部合作是偏利共生的合作,孰好孰坏,一目了然。

 如果有可能,我要对这两种合作方式好好学习查看一番!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6916-933090.html

上一篇:这样的期刊,这样的主编,为何还不谢幕?
下一篇:“年”应该“早”拜,还是“晚”拜?
收藏 IP: 124.152.254.*| 热度|

3 沈志强 叶建军 陈楷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