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育是廉价品么
记忆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因为它会成为判断生活的基准。同样一个家庭,在它贫困时期出生的孩子,与在它富庶时期出生的孩子,对钱的认知是完全不同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范蠡救子”的故事就生动地描述了这个情形。我在网上搜了一个白话版(原文见 http://www.sohu.com/a/121576572_488913)
话说范蠡在定陶成为富家翁时,小儿子出生了,等到小儿子长大成人,二儿子在楚国惹上了官司被打入死牢,范蠡就叫小儿子带上千溢金,又写了一封书信给在楚国做客卿的好友庄生帮忙搭救。范蠡的长子知道后,拼死拼活的不同意,说家里出了事应该由长子出面搞定,父亲不派我去,这是对我的不信任,说明我不孝顺,我不如死了算。范蠡给搅得没有办法,只好派长子去,但再三叮嘱长子,到了后不论任何事情都要任由庄生安排,千万不要与之争执。长子答允出发,又私自带了几百溢黄金。长子到了楚国找到庄生,发现庄生穷的一塌糊涂,住所利用城墙作为后墙,门前满是杂草。长子按照范蠡的交代,把千溢黄金交给庄生。庄生听明来意,便说:“你现在赶快离开,千万不要逗留,即使弟弟放出来了,也不要问所以然!”然而长子并没有离开楚国,而是用私自带的黄金献给楚国的权贵,以求门路。庄生虽然贫穷,但廉法正直闻名天下,从楚王以下都把他当老师一样尊崇。至于范蠡送来的黄金,他并不想接受,想要等事成以后归还,表明信誉。庄生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钱财。如果我病死了,来不及事先交待你,记得以后归还他,不要去动用。”但是范蠡的长子不明所以,以为给这样的人黄金毫无用处。庄生找了一个适当的时机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动到某个位置,对楚国有危害。”楚王向来相信庄生,问庄生如何是好。庄生说只有做好事才能消除,楚王表示明白了。然后命令使者去将钱财物资的府库严密封起来 楚国接受贿赂的官员听说消息后,惊喜地告诉范蠡长子,说:“楚王就要大赦天下了。”长子不解,官员说:“每次王实施大赦,怕人乘机在大赦前抢劫,所以常常先把府库封闭,昨晚楚王已命令封闭府库了。”长子以为楚国即将大赦,他的弟弟自然会放出,那么千溢黄金岂不是白白便宜庄生了?不行,长子立刻去见庄生。 庄生见到长子,大惊说:“你怎么还没有离开呀?”长子十分不客气地说:“当然没有离开!当初是为了弟弟的事情,现在弟弟的罪,大家都知道会自动赦免了,所以特来向先生辞行!”庄生这下明白他的意思,往里面一指说“钱都在里面,你自己拿走吧。”长子拿回财物,心下窃喜。庄生被长子的做法激怒,又去见楚王说:“我上次说星宿的事情,王说要用修德的方法来回报,这当然很好。但现在我在街市上听很多人说,陶有一位富人叫朱公,他的儿子杀了人被囚在楚国,他的家人拿了许多金钱贿赂了王的左右,所以王并不是为了体恤国民而实行大赦,而是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楚王一听,大怒说:“胡扯!我虽然没什么德行,但怎么会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而特别施恩大赦呢?”就命令杀掉了范蠡的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命令。范蠡的长子最终带着他弟弟的尸体回来。到家以后,家人都很悲伤,范蠡独自好笑:“知子莫如父”,“我就知道,他一去必然会杀死他的弟弟!不让他去,他要自杀,我反正要失去一个儿子,不如就让他去吧。他不是不爱他的弟弟,只是舍不得花钱呀!这是因为他年少时和我一起经营,知道谋生的困难,历尽艰苦,所以不轻易花钱。至于小儿子,生来就看见我很富有,坐着好车,骑着良马,去追逐狡兔,哪里懂得钱财是怎样积聚的,所以不会吝惜。我原想派小儿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财物呀!而大儿子是做不到的,所以最后必然杀死他的弟弟,这是合乎常理的,没什么好悲伤!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是幸福的,和几千年前相比,现在上学要支付的学费是非常低廉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育是廉价品。
2 教育是奢侈品
上学最大的好处是终于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奢侈品教育当然可以卖低价,方法很简单“找很多人来均摊学费即可”,现代教育用的就是这个方法。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创造,在尚未进入信息时代之前,人们就意识到教育是信息的传递,所以“一个教师教一个学生也是教,教一群学生也是教”。
扩招是把双面刃,但是从来就没有这么好的双面刃!对每个学生而言,一方面有更多的机会到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需要支付的学费降低了。对每个教师而言,收入(学费)并没有降低,培养的学生多了,社会贡献更大了。现代文明的基础是国民教育,只要拥有高素质的国民,物质从来都不是问题。
教育不是今天才有的,教育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很多年了,至少在我国,有孔子的时候就已经有教育了。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基本职业,它并不能跳出社会经济规律。教师提供教育服务,学生付学费,“看不见的手”维持了双方的等价交换。俗话说得好“一分钱一分货,买的没有卖的精”,如果换成“一分钱一份服务,学生没有教师精”这应该也是成立的。在教育出现的早期,一个教师只能教很少的学生,比如说1个学生,那么这个学生必然要支付高昂的学费,原因见马克思撰写的《资本论》。在这个时期,只有位于社会顶尖的贵族才能支付得起学费,最初的教育就是奢侈品。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都稀缺资源,物以稀为贵,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仍然是“一对一的因材施教”,虽然仍然供给侧仍然能够提供这样的教育服务,但是大部分人根本就支付不起学费。
3 教师收入的砝码
和收入相关最热门的话题是“赚多少钱”、“工资增长率”,用这两个视角来衡量教师的视角只会陷入困境,这种热门话题往往是讨论不出结果的。每月赚几块钱算多呢,工资增长率是百分之几才算多呢?绝对数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实际购买力才有意义,但是人们往往会用“绝对数字”代替“实际购买力”,结果是南辕北辙,越走越远。类似,还有用“学生考试分数”代替“学生能力”的情况,可见这并不是新鲜事儿。
换个视角,用“收入在GDP中的占比”做为砝码,就非常简单。只要维持这个比例不变,实际购买力就不会变。
4 学费的成本
早期教师上门服务,带着教案上“裸课”,场地、桌椅板凳、教学用具这些都是学生家长提供的,那个时候学生交给教师的学费,就是教师的劳务费。其它与学习相关费用都是实物支付的。当然更加奢侈的是“住家服务”,直接住在学生家里,7/24全天服务。上门服务的缺点是“产量太低”。
工业时代到来之后,教育行业迎来一次巨大的变革。德国开拓了流水线式的大学,终于解决早期教育在产量方面“有心无力”的问题。“扩招”给整个教育行业带了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时候开始,教师从“个体户”变成了“学校的一部分”。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学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存钱罐”。
大学收入 = 国家投入 + 学生学费
其中,科研经费好像都是从各处申请来的,所以没有算到大学的收入当中;社会捐助属于概率事件,所以忽略不计了。
大学支出 = 教师工资 + 教辅工资 + 维护费和运营费(水电气,各种耗材等) + 固定资产(楼堂馆所,仪器设备等,后勤保障等)
通过这个简单的“收入和支出”公式就会发现,现代大学的运营是非常复杂的!收入至少来自2个方面,支出至少有4类,具体收入与具体支出之间并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就拿“学费”来说,“学费”不简单等价于“教师工资”,也不简单等价于“教辅工资”,也不简单等价于“运维费用”,也不简单等价于“固定资产”。现代大学的支出也并非一次付清模式,比如“新校区的教学楼”大多采用分期付款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就算你是交了学费来上学的,也不见得就能够理直气壮地提要求,道理很简单,你也不知道你的学费被用来干什么了。
因为“大学收入”有3个来源,所以“大学支出”中一定比例是学费成本的来源。
5 学费涨落的前提
假设“大学支出”是固定数目的C,这就意味着“大学收入”就是C,否则大学就会停摆。
大学收入 = C = 国家投入 + 学生学费
这个公式太简单了,国家投入↑,则学费有下降的空间;国家投入↓,则学费只能↑。规模相近的学校,C值都是差不多的,学费高低取决与国家投入,而非学校的档次。
6 不涨价甚至降价的代价
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学校后街的小饭馆,很多都会停业装修。你知道为什么它要装修么?其实,并非原来的装潢过时无法招揽顾客,而是“涨价”需要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见过那个既不装修又不涨价的,当食材价格的上涨之后,老板会循序渐进地缩小盘子的尺寸,减小菜量,用面积更小的餐桌,在原来的屋子里多塞进几张桌子,缩小凳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故意制造一个非常拥挤的氛围。当然还有一个办法,既不装修还能涨价,那就是转店,老板对老顾客不好意下手,新板没有老顾客,一切重新开始,涨价不商量——这个办法屡试不爽,中外皆宜。
有人说“你别逗了”,这些年物价房价飞起,也没见到涨学费,怎么解释?接下来就说说这件事情。
大学支出 = 教师工资 + 教辅工资 + 维护费和运营费(水电气,各种耗材等) + 固定资产(楼堂馆所,仪器设备等,后勤保障等)
物价上涨,为了保证原有生活质量,工资需要上涨;房价上涨未必会有影响,因为“学校提供教工宿舍的,不受房价上涨的影响”,“学校不提供教工宿舍,需要教工自己买房的,才会受到房价上涨的影响”;学校用的水电气都是市政的,基本不变;运维费本就是量入为出,没钱可以不修;固定资产中的大头是土地费用,但是学校是教育用地,而非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等,费用是很低廉的,唯独人工费用和建筑材料费会上涨。
通过“分期付款”来分担“固定资产”每年的投入压力,通过雇佣临时工来降低维护费,通过使用高科技来降低水电气的损耗,通过大组实验,取消实习等科目来降低耗材费用,这四种方法能够降低年度支出压力。唯独没有好办法解决的是“如何才能不涨工资”,可是“CPI上涨”让“涨工资”成为刚性需求,不解决显然不行的。解决办法当然是有的,那就是不涨工资。所以,学费当然不用涨了。
商业活动中有这样一个常识,假设某个东西价值10元,如果这个东西是实物商品的话,你可以还价到9元;如果这个东西是服务的话,你不但应该付10元,而且还应该加1元小费。这句话能看懂不需要解释,看不懂的更不需要解释。
在“CPI上涨”的情况下,“涨工资”就是刚性需求。如果不涨工资的话,就只能各种生产自救了。生产自救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过第一步都是一样的“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参加教学”,然后高端的搞科研,低端的干兼职,高端和低端之间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不管今天高校内如何纵向分布,并没有违背“按劳分配”原则。
“CPI上涨”,学费不涨价,甚至降价的代价是没人愿意搞教学了,换句大白话来说,你的孩子上了大学也跟没上一样。总有些糊涂人,认为大学老师占了好大的便宜,比如有各种附属学校(不需要缴纳昂贵的赞助费),学校分房(不用花钱买商品方),竟然还令人发指的拥有两个假期……。如果说把这些“所谓的优惠政策”都取消,“大家都一样”的结果是“你的孩子从此会因为交不起高昂的学费而失学”。
7 涨学费来自民间的质疑
涨学费就能保证教学质量么 ...
“涨了”不一定能够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但是“降了”一定能够保证教学质量降低。之所以会有“新读书无用论”,因为你用极低的价钱购买了对等质量的教育服务。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有什么样的供应商。为什么它们要到日本买电饭锅,因为在国内不肯出那多钱。
大学学费多交了,学生就心疼学费了,就努力学习了,所以学生培养质量就高了,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
学生不会心疼,但是学生的家长会心疼,家长拿出高考之前的劲头来,学生的质量就上去了。现在的中小学生,仅一个假期,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名校一掷万金,每天接送孩子上辅导班,交数万元择校费,不惜辞职陪读,这些都是近年来的新鲜事物,照这个状态发展,大学陪读,大学假期上辅导班,完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原始粗暴的家庭教育摧毁了无数具有创造力的年轻人。
涨学费不就是涨工资么,谁能保证都用在学生的身上 ...
学费和工资没有任何直接的对应关系。学费有很多用法,用到哪里,只有相关部门知道。但是如果涨学费之后,教师工资涨了,那么这个钱就是花在学生身上的。
给北大清华涨学费,我的孩子就没有出头之日了 ...
这句话里有两个相关的逻辑。第一个逻辑,我没有钱,涨了学费之后,我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之后,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第二个逻辑,只有读北大清华才能有出头之日;第三个逻辑,所有大学都要涨学费了。
第一个逻辑,因为没钱而辍学的问题。大家都是参加过高考的,谁不知道北大清华每年的招生数,你先不要担心钱的问题,作为家长你先研究一下怎么才能让你的孩子考上北大清华。
第二个逻辑,北大清华两骑绝尘,它们是中国最好的学校,别的学校望尘莫及,那你有没有想过“像北大清华这个水平的学校,如果每个省至少有一个会是何种场景” ...
第三个逻辑,能把“北大清华涨学费”理解成“所有大学都要涨学费”这是需要非凡的想象力的。大学收多少学费,那是要经过物价局批准的,还是国家计划。
8 教育是顶层设计
大学收入 = 国家投入 + 学生学费
大学支出 = 教师工资 + 教辅工资 + 维护费和运营费(水电气,各种耗材等) + 固定资产(楼堂馆所,仪器设备等,后勤保障等)
对一所大学来说,工资是日常支出,但是相比固定资产来说还是不值一提的。国家投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固定资产投入,捎带着解决运维费,和各种工资。羊毛出在羊身上,国家投资来源与纳税,投入固定资产相当于长期无息贷款,这个钱最终是要用学费偿还的。学生进入学校之后,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实验室,就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
我国有很多大学,当完成某一个学校的基础建设之后,可以考虑把钱投入到其它没有进行基础建设的学校中去。这和修高速公路是一样的,要形成高速公路网才有战斗力,才够安全。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都知道,让一个50分的学生提高到60分是很容易的,但是让一个99分学生提高到100分难于登天。
现在社会正在高速转型,工业机器人大量取代产业工人,国家号召全民创业,但是高校创业不尽人意。教育是广种薄收,用民间的话来说“你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用真实的例子来说“马云是北大,还是清华毕业的”。让更多学校的水平逼近清华和北大,提高的高质量产品(高素质的学生)比例,对国家应该是一件好事。
但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
9 保证教师收入水平的道理
有大楼不叫名校,有大师也不叫名校,能够培养出大师才叫名校。
培养大师可能是一个人的杰作,也能是一群人的合作,但是无论如何,都是人的杰作,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是服务,如果不能保证教师的收入水平,就无法保证教育质量(这方面,我与叶建军博主的观点类似)。前几天参加“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座谈会”,参会的中小学教育达人不约而同地讲述了“家长面对教育时的焦躁”。
焦躁 + 贪小便宜 = 今天的初等教育生态圈
作为家长,以为弄死公立学校,坚决抵制涨学费,少花钱就占大便宜了?
结果“那只看不见的手”指挥中小学老师上课不好好上课,然后放学之后再讲,然后家长要为参加各种辅导班,支付巨额费用!
如今,中小学的教育生态圈已经尽人皆知了(那天听学生说,四线城市都流行中小学陪读了,真是大吃一惊),请慎重,不要再祸害大学了。
教育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是高科技,需要极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教职,按照TPACK教育理论,从业者需要同时具备技术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才行。对于普通人来说,“技术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三者占其一就已经是非常利害了。
10 中国大学,你的教师待遇低得 ...
按劳分配很重要,人有所值。
“教师的固定工资高”并不合适,因为会招来逐利之人。
“教师的固定工资低”并不合适,因为钱不够好的时候,都会自谋生路。
那么多少才算是合适呢?至少能够保证那些真的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全身心投入教育赚的钱够用,不需要通过搞第三产业赚钱贴补即可。
11 教师靠什么赚大钱
我记的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新闻,刚刚上网搜了一下,竟然还在,分享部分内容。
耶鲁大学公共事务办公室网站2010年1月4日消息,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教授宣布,耶鲁2002届毕业生张磊(音)已经承诺,将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SOM)捐赠888.8888万美元。这是到目前为止,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张磊自述为什么捐钱给耶鲁 我1972年出生在中国中部,于1989年考进人民大学,专业是国际金融。1998年,我申请到美国的大学读研究生(论坛),而那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到海外学习。我可以到很多相当优秀的学校就读,但是我选择了耶鲁大学。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这是我父母唯一听说过的外国名校。在整个中国,耶鲁也是人们都知晓并且尊重的名校。这也是我想回馈耶鲁大学的原因之一。耶鲁帮助中国的历史已经有100多年了,很多中国领导人都曾在耶鲁受过教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互助的关系都是单向的,所以我极想改变这一点。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在这里学到的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我在2005年又回到了中国,开始了我自己的投资基金。我们以3000万美元起家,而现在我们运营的总资产已经达到25亿美元。我创办的公司名字HillhouseCapi-talManagement(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就是以横贯耶鲁管理学院的一条道路命名的,而且它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基金。
这样赚钱,才能体现教育从业者的价值,才有成就感。
12 在线教育时代带来的新希望
如果不是进入了信息时代,我根本无法找到捐赠888.8888万美元的旧闻。
信息时代到了,使用信息技术有望降低高昂的学费,教育爱好者们一直在努力。
但是,现在还是不要太抠门,上大学不舍得出钱,就如同花了价钱考驾照,缺舍不得钱买车一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7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