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电影而已

已有 2716 次阅读 2014-11-18 09:2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以前在其他博文中我也说过,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不能用简单的二分法来加以界定。就好比不能把我们周围的事情分为科学与不科学,因为在科学之外还有艺术,还有宗教,还有常识……如果只是用科学和非科学的视角来看待事物,那么很多乐趣可能就失去了。

日常生活如此,电影亦如此。如果非要用科学的眼光来批判一步电影中的“硬伤”,那么看电影一定是一个煎熬的过程,因为这样电影就是去了娱乐(entertainment)的功效,而被各种技术控和理工男仅仅地盯着信息(information)方面,虽然很多科学电影是二者的结合,即信息娱乐化(infortainment),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即满足了身心的愉悦,满足了感官上的享受,又获得了一些信息和知识,当然有些信息和知识从科学的视角来看可能是存在着疏漏的,但是这并不一定影响电影的视觉效果,另外一方面即使是批判的眼光,最好也是把焦点放在对科学可视化的探索方面,这是个人的简单感受。

《星际穿越》着实火了一把,且不说这是诺兰继《盗梦空间》之后的又一力作,也不说该片在各种电影网络上的高得分率。就是在它刚刚上映的几天里,很多与此相关的(科学/科幻)新闻也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有解释其中很多科学信息的,比如黑洞,虫洞,一/二/三/四/五维空间等等,除了有文字,还有视频和动画演示等,也有吐槽其中不科学的地方的,还有看完让人飙泪的情节,更多的则是呼唤小伙伴们“同去”(阿Q  正传中的语言)的,不一而足。可以说这些炸了锅式的报道和解说为《星际穿越》做了一次免费的宣传,虽然发出这些信息的作者未必是想做宣传,但是却产生了这样的副效果。当然这不电影也给科幻或者说科学带来了新的话题和讨论的焦点,一时间把很多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太空和星际,于此呼应的是“菲莱”(韭菜—果壳语)登陆彗星,二者真是遥相呼应,好不热闹。

在朋友圈各种让人脑洞打开的消息鼓动下,博主也压抑不住内心的狂热,走进了电影院,虽然周六晚上因为影院爆满而没有买到票,但是这并不能让我周日安静地蜗居在家里。好不容易买到了周日晚间的票,安静地度过周日下午后和家属一起走进华星去欣赏这部史上最震撼的电影。

其中的过程不表,很多地方看不懂,比如墨菲定律,虫洞的构造,其他星球上的巨浪,女主在跨过黑洞视界时同那个无形的手“握手”等等。幸亏家属是理工博士,边看边给我解释,这方面确实比我这个小文科男厉害很多。看到书掉下来几次后家属就说黑洞通到了书架的后面(后面的细节印证确实如此),在黑洞中男主与女主握手,家属恍然大悟说女主跨过黑洞视界时握的手是男主的,听的我云里雾里。不管它,反正这个电影好看,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和家属比,她内行,我外行。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走进影院的有很多儿童,还有孑然一身的男生,看上去就是平时很宅的“程序猿”或者科幻迷。如果用科学来解释电影的话,那么这些人来看电影是因为爱科学,还是因为爱电影,或者说爱科幻呢。也许这个时候科学和科幻是有区别的。

毕竟这部电影是科幻电影而不是科学电影,其目的应该也不是为了告诉人们科学道理。比如对于那些儿童来说,他们可能完全看不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欣赏这部电影,或者说不会因为这部电影而对科学感兴趣,从而立志从事科学,这扯的似乎有些远,但是不是不可能的,就像墨菲定律一样。当然,虽然不是科学电影,但是这部电影中随处可以看到科学的一些影子,同时电影的制作团队也有科学家的介入,在这方面国内做的还不够,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做。黑洞在电影中的“可视化”近乎完美,抛开科学的因素不说,这些画面就让人虽身不能至而向往之了。

电影就是电影,给其赋予太多的功能是否有必要?如果所有的东西都那一把尺子衡量,那么很多事情是否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呢?就像西谚中所说的那样,手里有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把一部拍摄的能让观众共鸣的电影用科学的尺子进行肢解,那它可能也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和艺术效果。当然为了追求视觉上的冲击,电影拍摄中肯定会借用甚至是“歪曲”一些科学要素,一方面是为了达到效果,另一方面也可能专家团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三个臭皮匠还胜过一个诸葛亮呢)。

能让更多的观众掏钱走进影院,并且“意外地”让一些观众,特比是青少年对电影中展现的“抑或对与错”的科学感兴趣,并且激发出从事科学的热情和激情,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毕竟是商业片,为了赚钱。观众也未必是为了了解科学去看电影,作为观众中的小众的科学控有何必太认真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8002-844233.html

上一篇:《科学家生存指南-科学传播》第三章-传播的策划 (3)
下一篇:一组倒影
收藏 IP: 223.72.177.*| 热度|

2 武夷山 李颖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