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pusuowd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pusuowdp 我的自由天地,科普,评论,社会资本,新媒体,不一而足,势要弄出点小浪花。

博文

PCST的两本著作

已有 5133 次阅读 2013-10-16 09:36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Fayard于1989年5月在普瓦泰大学组织了一次会议。这个会议促成了一个新组织的出现,而后几年这个组织最终成为著名的PCST(公众科技传播)组织。它的成员包括科学记者,科学博物馆专家,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的公共信息官,参与科普活动的科学家,以及研究科学传播的学者。其成员是国际性的;虽然这个组织的发源地在欧洲,但是很快就吸引了澳洲,拉美,印度和亚洲其他地区的一些成员。如今,该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球性的学术性会议,2014年的会议将于5月份在巴西召开。

作为一个学术团体,出版该领域的学术专著或者著作是传播其科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而PCST也不例外,虽然成立的时间较晚,并且也没有出版过太多的学术著作,但是这为数不多的几本著作对于科学传播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由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程东红、国际公众科技传播网(PCST Network)学术委员会委员Michel Claessens, TossGascoigne, JenniMetcalfe, Bernard Schiele和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论研究室主任石顺科共同主编的《社会语境下的科学传播:新模式新实践》(Communicating Science in Social Contexts: New models, new practices)一书在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电子资源平台(SpringerLink)的下载量位于该社同类图书下载排行的前25%。以及中国科普研究所参与主编的另一本科学传播领域的专著《国际科学传播:实践、理论与趋势》(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the World: Practices, Theories and Trends)于2012年4月亦由斯普林格出版。主编为BernardSchiele,Michel Claessens和石顺科。该书电子版上线至今,其下载量也已进入该社同类图书下载排行的前50%。

不过此处我所要说的是另外两本著作,即《当科学成为文化的时候—科学文化的世界调查》(when science becomes culture:world survey of scientific culture)以及《公众科技传播指南》(handbookof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虽然两本书出版的时间间隔较长,前一本是1994年出版的,而后一本则是2008年出版的。但是两本书是了解科学传播整体状况的一个有益参考。

了解科学传播的整体状况应该至少包括两种层面,一种是国家层面,即横向层面,即了解各个国家的科学传播状况,另外一种是纵向层面,即了解整个科学传播领域各个方向的基本状况。而这两本书恰好就是这样的。

前一本是针对各个国家的科学传播状况进行了总体描述,包括加拿大的科学文化,美国公共科技传播情况的调查,墨西哥的科普状况,欧洲各国的公众科技传播状况(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德国,希腊,意大利,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法国),非洲(喀麦隆)的科学文化,澳大利亚的公众科技传播状况,日本的公众科学素养状况等。而后一本则是对科学传播整个领域的发展和研究进行了深入的纵向梳理和总结,其各章节分别为:科普图书,科学新闻,科学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影视科学,公众科学传播的理论(缺失模型,对话模型等),健康科普,基因组学和遗传学,公众理解科学和调查研究,作为公共专家的科学家,科学中的公共关系,环境组织和NGO的科学传播,公众参与和对话机制,网络对科学传播的冲击,危机传播,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传播,社会科学传播以及公众科技传播的评估等。

应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两本书为科技传播研究人员全面地呈现了科技传播的整体状况,虽然有些材料和数据可能陈旧,需要不断地更新,推出新版本。同时对于从事科学传播的人来说,研读这两本著作还是十分有必要的。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两本图书的中文版译介工作正在开展之中,当然本人在其中也承担了一定的工作,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科学传播研究人员了解到这两本著作的相关内容,并对自身的工作有所借鉴和指导。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8002-733372.html

上一篇:一本科学家与媒体打交道的指南
下一篇:再说科研与科普相结合
收藏 IP: 210.14.119.*| 热度|

6 刘立 强涛 李天成 廖晓琳 曹聪 史晓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