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余孟孟的博客 关注生命成长,传播人间知识,启迪教育智慧。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真正的好文章都是“走脑又走心”的
热度 1 2016-10-15 14:47
文 /余孟孟 人们常说: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意味着自古以来文章高低的评判都是一件颇为棘手的事,因为缺乏统一的、具有共识性的评价标准。可以肯定的是,同样一篇文章,在不同人眼里可能会作出非常不同的评定。 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小试验:把收到的一篇作者来稿发给几位朋友,先请他们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
个人分类: 高声低吟|600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釜山行:拷问人性善恶,饱含生命隐喻
热度 1 2016-10-15 08:02
文 / 余孟孟 看完韩国电影《釜山行》之后,一句话在我脑海中盘旋:这是一部拷问灵魂和人性的影片。 一群人乘坐高铁前往釜山,有的去旅游,有的去出差,有的带孕妇去疗养,有的带女儿去找妈妈,还有的可能是去 “约炮”。反正都是一群平常而正常的市民。可是,当一场突如其来的被称之为“丧尸”的恐怖传染病 ...
个人分类: 高声低吟|338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跟赵匡胤学习如何做生命中的优秀值日生
2016-10-15 07:52
文/余孟孟 “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帝王,都不过是替历史当班,他们都是中国历史的值日生。”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那些能够称帝当王的人,一定是人群中的 “极品”,一定是命中注定的。王是王,民是民。民与王之间的差异应该是质的差异。 然而,今年 3月份出版的《大宋真天子》一书的作者江 ...
个人分类: 思孟读书|29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士大夫精神:一种重塑当代人心灵世界的力量
热度 8 2016-9-2 15:59
文/余孟孟   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专家、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认为,“士大夫精神”的核心是“士志于道”,坚守道德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承担社会责任。它的内涵包括率性自由,实现人格独立与自尊;圣贤气象,既执着又洒脱;圣贤兼豪杰,既追求理想又关怀现实。    现状:中国社会普遍精神迷失   思考对人意味 ...
个人分类: 宁静志远|584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8
有谁教导过我们在遭遇不幸后该如何面对
热度 24 2016-8-25 10:50
文/孟文子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因看了一则新闻而心情悲痛,几欲吃不下晚饭。 今天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个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正准备入学的18岁山东女孩,在8月19日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结果被骗走了上大学的9900元钱。得知被骗后,女孩伤心欲绝、自责万分,最终导致心脏骤停,不幸于8月21日离世。 花一样的年华 ...
7073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24
【约稿函】用跨界思维、跨学科视角反思当代教育
2016-8-10 09:55
尊敬的各位科学家、理工科学术达人: 跨界,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词汇。对于学术发展而言,学科跨界、领域跨界,更能产生新的学术创新和生长点。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个生命如何成长和发展的事业。为了让教育变得更好,人们对于教育的研究不可谓不繁盛,但教育的问题却愈演愈烈。怎么办?通过跨界,跳出 ...
339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教育还是“消极”一些好
热度 1 2016-8-4 08:35
文/孟文子 “你们家,以后千万别让你们领导来!” 一个周末的午后,几位朋友来家里聚会喝茶,见到阳台上满满几花架绿意盎然、长势极好的植物,欢喜不已。其中一位赞叹之余还“不怀好意”地来了这么一句。 当时我和妻子都是一怔,几乎同时发出疑惑:“为什么?”那位朋友故作神秘地说:“你看,这么多花草,要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263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当代教育的顽疾竟然是“太积极”
热度 9 2016-7-19 08:15
文/孟文子 知名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在《吾国教育病理》一书中明确指出:“事实上中国当代教育的问题不是消极,而是过分积极的教育观大行其道。”什么是过分积极的教育观?就是相信教育和环境的力量非常大,能大力开发儿童的潜力,能创造奇迹,能化腐朽为神奇。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三个字,即早、快、争。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3180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9
从一代宗师罗锦堂的人生经历看今天的教育
热度 10 2016-5-27 11:28
文/孟文子 说实话,“罗锦堂”这个名字我以前从未听说过。 虽然自己曾一度着迷于民国学术史,现在依然对民国知识界的情况保有一份热情,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还是未曾留心到“罗锦堂”这三个字。 只是最近,一则“一代宗师罗锦堂老先生抵湘,首度湖南祭祖讲学”的新闻吸引到我,随即便有几位喜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不断向 ...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9611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10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8: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