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学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余孟孟的博客 关注生命成长,传播人间知识,启迪教育智慧。

博文

名著与偶然

已有 3210 次阅读 2008-5-22 14:54 |个人分类:问学陇上|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余孟孟
       1938年春季,费孝通申请论文答辩,通过后,由伦敦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博士证明书上所标明的论文题目是:“开弦弓,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论文通过的当天晚上,费孝通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便把这篇论文介绍给Routledge书局出版。书局编辑阅后建议书名改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今天在中国流行的中文版书名为《江村经济》)。后来,国内外许多大学的人类学课程中把它列为了必读书目。还有不少现已成名的人类学者声称,这本书启示了他们研究人类学和研究中国社会的兴趣。可以说,这本书或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了国际声誉。
       然而,费先生却说:“这本书的写成并非出于著者有意栽培的结果,而是由于一联串的客观的偶然因素促成的”。原因可能是这样的:1935年费孝通从清华研究院毕业,随即偕妻子王同惠赴广西大瑶山做实地调查(因为费孝通即将要去了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在去之前积累实践资料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当时清华研究院人类学专业的惯例)。不幸迷路失事,妻亡夫伤。在养病休息期间,费孝通接受其姐费达生的建议去了江苏开弦弓村参观访问。受到当时新事物的启迪,他在该村进行了一个多月细致的调查。在去英伦的船上,费孝通把调查的资料整理成篇,并为开弦弓取了个学名叫“江村”。         
       到英国伦敦大学后,费孝通原打算以在广西调查的“花篮瑶社会组织”作底子撰写学位论文,但他的老师——弗斯看过江村的资料后,便建议他编写“江村经济”这篇论文。后来,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从外归来,看过费孝通关于“江村经济”的资料后,便直接指导费孝通撰写论文的工作。正是由于此一系列的偶然,才有了名重的《江村经济》,也才有了人类学研究的“中国转向”,也才有了影响世界的中国人类学家。
       很显然,《江村经济》是作为人文社科研究出名的。我想,这方面的名著,成就于“无心插柳”之偶然的应该不只费氏这一部吧。暂时能想到的至少还有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科学研究的起点问题,不只是每位科学家最关心的问题,而且在科学哲学的研究中本身就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吸引着优秀的目光。
       据说,有一定市场的,或者说曾经有过一定市场的观点基本可归为以下三类:
        其一,科学研究始于观察。
        其二,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其三,科学研究始于机会。
        那么,照此看来,偶然和机会好像甚是接近,可又不能完全划等号。因为,我们总不能说是由于费先生有遇难受伤的机会,才有《江村经济》的宏著吧。
        对于偶然因素在科学研究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的问题,我想,应该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参考:《江村经济》:费孝通 著 ,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2121-26301.html

上一篇:怎样的墓志铭
下一篇:《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转)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1 0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