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景嵩文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swen

博文

不慌不忙的美国人、和只争朝夕的中国人!——读书有感(15)

已有 9056 次阅读 2014-12-27 19:44 |个人分类:温景嵩文库|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美国人, 只争朝夕, 中国人, 读书有感, 不慌不忙

 

 

不慌不忙的美国人、和只争朝夕的中国人!

 

——读书有感(15

 

温景嵩

 

20141227日写于南开园)

 

         本文此处指的是,中美两国各自在建国问题上,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首先看美国人是如何在建国问题上“不慌不忙”。虽然美国的国庆日是规定在177674日(那一天正是美国的“独立宣言”发表日)。但实际上美国的建国却有一个漫长的历程、完整地来说美国的建国是经历了14年之久。请看下表:

       

 1775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1776  美国的独立宣言发表;

         1781  英国殖民军战败,退出了美洲;

         1783  英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1788  原英国的13个殖民地联合会议决定:在它们的上面建立一个新的联邦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央政府并制定了联邦宪法、选举了第一任总统。

         1789  华盛顿就任这个新国家的第一任总统

         

从上面的这个表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的真正建国时间要比1776年为晚,那应该是在1788年——由英国在美洲的13个殖民地之联合会议所建立。此时世界上才有了美利坚合众国这个新国家,此前世界上并没有、有的只是英国在美洲的13块殖民地。

当然严格说来,这个新国家也有一个较长的建立过程,它不可能是从天上一下子掉下来的。从上表里又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过程应该是从美洲的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的时间,即1781年英军战败并退出了美洲开始算起。只是在那时,才在美洲创造起一个新国家的条件。因此我们就可以认为、创造美国的时间不是十四年、而是六年。

与此相对照,我们的新中国的建立却要短得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抗战后的解放战争之中建立的。中国的解放战争起始于1946年,终于1951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却是在1949年的101日。那时,我国的大西南还没有解放——大西南的解放时间晚些、是在1949年的11月;海南岛的解放则更晚,那是在1950年的4月;西藏的问题的解决还要更晚,那是在1951年的5月才得以解决。当然,新中国的建立,仍然是在我们的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之后才能实现。只有在辽沈战役(1948.91948.11)、平津战役(1948.111949.1)、以及淮海战役(1948.111949.1)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1949.46)全部取得胜利之后,(此外新疆也在1949年的9月得到了和平的解放;)此时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上的主要所在地都已经得到了解放,建国的条件业已成熟,确实应该说,只有在那时、新中国的建立才可能得以实现。

这样看来,新中国的建立距离这些战役的胜利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而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之后是经过了六年的时间,美利坚合众国才得以建立,当然我国的建立要短多了。因此我们在本文中才说道:不慌不忙的美国人,和只争朝夕的中国人!

在英国殖民军队撤出美洲后,留下的是各自相对独立的13块殖民地,英国并没有在美洲留下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当时的美洲人面临的问题是:各自建国、建立13个小国呢,还是联合起来建立一个联邦大国?以华盛顿为首的一派极力主张走后者的道路,因而被称为“联邦党”;但是反对者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成立了中央政府就会“压制了各地方的利益”,也会“剥夺了各地人民的自由”。只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长达六年时间的辩论,“联邦党”终于取得了胜利,他们得到美国大多数老百姓的认同,美利坚合众国才得以建立。看来,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是美国人民经过反复争论、深思熟虑的结果。

而我国则与此不同。我们虽然在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有几大解放区,但是在他们的上面已经有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所以并不需要等到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后再建国;在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之时,新的全国的中央政府就可以较顺利地、在较短时间里建立了。

因此,我们认为在建国问题上、所谓美国的“不慌不忙”和中国的“只争朝夕”、只是各自的国情的不同,并非人的素质不同所致。

以上的论点只是我个人的浅见,正确与否还望朋友们批评指正、不吝赐教,谢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85-854315.html

上一篇:七年战争的负面影响、战争是一把双刃剑——读书有感(14)
下一篇:威士忌暴动和既强硬又仁慈的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读书有感,16
收藏 IP: 117.131.219.*| 热度|

3 赵建民 周少祥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2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