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27.225.113.*   [165]魏太保   2014-2-3 20:05
两部印度古代典籍中文版
《博伽梵往世书》《博伽梵歌(原意)》问世
http://www.cyol.net 2014-01-07 20:59 中青报订阅 收藏本页
来源:中青在线


    中青在线1月7日讯(孙茜)新年伊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印度驻华大使馆举行《博伽梵往世书》(12卷)及《博伽梵歌(原意)》两部印度古代文化经典中文版新书发布会,这是该社继出版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之后,又推出的两部印度古代典籍。这不仅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事,也是我国出版人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贡献。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有着丰厚的学术资源与深厚的学术文化底蕴。该社不久前刚刚为建社35周年总结其不寻常的发展历程,梳理出具有社会与学术影响力的大量优秀学术著作和译著,尤以近年来在专业化、精品化、国际化等方面取得的佳绩。在日前刚刚揭晓的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该社斩获了4项图书奖与图书提名奖,在全国获奖出版社中名列前茅。由此不能不提到,由黄宝生先生主持翻译,历尽十七年甘苦从梵文译成中文的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6卷),也曾为该社赢得了首届出版政府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历来重视对印度古代文化成果的出版,30多年来已出版过30多种包括季羡林、金克木、徐梵澄等学届泰斗们的著作,以及有关印度文化研究与印度古代学术文化著作、宗教典籍和经典译著。而徐梵澄先生的译著《五十奥义书》及张保胜翻译的《博伽梵歌》等都已是该社常销不衰的经典之作。此次推出的《博伽梵往世书》和《博伽梵歌(原意)》两部经典,是由华裔嘉娜娃女士从印度梵文大师圣帕布帕德译著的英文版著作翻译成中文简体字版的。

    《博伽梵往世书》(又名《圣典博伽瓦谭》)成书约在公元前几十年到公元10世纪期间,是印度古代文化典籍之一,它与《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并称为印度古代三大史诗。该书主体是诗,也有散文,采用对话体。全书分为12篇,共约18000颂,是印度众多往世书中最好的一部,它与《摩诃婆罗多》一样,也是一部文化经典的鸿篇巨制。整个翻译出版工程(中文1330万字)分两期完成,第一期,1—9篇(第一卷至第十二卷,814.4万字),这部分曾先以繁体字在我国香港出版,此次推出的新书是从繁体版转为简体版;第二期,是第10—12篇(第十三卷至第十九卷515.6万字),将直接从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简体字出版。全书采用梵文原文、罗马拼音标注读音、释文、译文、主旨组成,极具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博伽梵往世书》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并被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资助项目。

    《博伽梵歌》是一部最古老的瑜伽典籍,被称为“绝对智慧者的不朽甘露” ,是伴随圣雄甘地一生的书。原为《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第六篇中的一首长篇颂歌,单独成书,流传甚广,是第一部专门记载瑜伽的文献。它解释了人、自然与神之间的关系,是一本对现代生活充满启迪的古老经典。该社曾经出版过张保胜先生从梵文直接翻译的版本,此次推出的《博伽梵歌(原意)》是嘉娜娃女士根据帕布帕德英译本译出的版本,是目前在世界上流传甚广的版本,其中包含着印度现代学者帕布帕德对这部古老经典的解读,同样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两个版本可对照研读。

    两部印度古代典籍将近900万字,是一个浩大的出版工程,译者嘉娜娃女士以一己之力,十几年如一日,用坚忍不拔的毅力进行着这一世纪出版工程,堪称现代“唐僧”! 读者将会牢记她为中印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印度驻华公使和文化参赞等出席了两部新书发布会。出席发布会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大家对这两部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IP: 116.53.199.*   [164]罗慧   2014-1-31 22:59
新春愉快,王教授!拜读多篇博文,甚是喜欢,多谢王老师!
IP: 159.226.205.*   [163]黄焕平   2014-1-19 11:52
对不起,王老师,就这一个问题我同时对您和张海霞老师提问了,整段是粘贴过来的,所以第二行的称呼因为疏忽没有改过来,望您谅解~
IP: 159.226.205.*   [162]黄焕平   2014-1-19 11:49
科研院所的弱势群体:编外人员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814548&do=blog&id=760207
张老师,您好!以前一次访谈中您回答过我的几个问题,至今受用!今日读到李明阳老师的博文(见上链接),勾起了心底的涟漪.我作了如下回复,请您指教:很感谢李老师能关注到我们这些弱势群体,描写得非常到位!道出了科研助理的几分艰辛和农家孩子的坚持. 我们何曾不想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但是体制的歧视时不时会刺痛一下你的神经.比如说前两天我准备申请国家公派读博,因为国外的学校也对我有好印象,基本确定找到生活费资助就能录取,却发现我们这种非在校非在编的人员是没有资格申请国家公派!当时我就很愤懑地写下了这段话:一个对公派出国关注最长久的人(小时候父亲就跟我讲国家公派的优秀分子的故事,我也当它作一种荣誉),当有一天发现自己连申请的大门都进不进去的时候,无奈与神伤渐渐袭来。不在体制内得不到保护,连实现梦想的基本保障都成了问题,“中国梦”原来与我无关。要想踏上跟别人竞争的同等舞台,取得与别人一样的成绩,资本只剩自己。自小时候父亲跟我讲国家公派的优秀分子的故事,我心底就长留着报效祖国的情怀.但是亲历的国家公派这个事情(学校和家乡教育厅干部的嘲讽--社会三无人员)有点颠覆了我传统价值观的味道.要想出人头地,一切只能靠自己.若有一天我真到了国外取得了成绩,也许我也只会关心自己发展好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报效祖国","中国梦",现在看来都有点扯淡了.想补充一点,并不是咱没能力,硕士毕业的时候也拿到过北京市气象局的offer,但是就因为相信自己对这个国家还承担着一份责任,不能这么快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稳定生活.想继续自己的科教兴国梦
IP: 180.170.27.*   [161]颜宏利   2014-1-12 22:54
我在曲阜师范大学附中带了6年(初中到高中),由于附中就在曲阜师范大学院内,所以我每天在曲阜师范大学校园内走过,我感觉到曲阜师范大学当时的化学系、物理系都是有很多牛人。我们附中的不少老师也是北大毕业的,可能近年来曲阜师范大学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水平有所下降,但绝对不应是被鄙视。曲阜师范大学考到上海中科院的孩子很多都很有出息,我挺曲阜师范大学考研的学子们!
我的回复(2014-1-13 22:42):谢谢颜老师。
IP: 87.77.86.*   [160]余国志   2013-12-27 21:56
恭喜王老师任JAE的副主编。
IP: 202.99.27.*   [159]叶铁桥   2013-12-19 20:59
王老师您好,稿子发您了,请指教。另外,因为刚才误操作将您的手机号码弄丢了,烦请再告知一下,谢谢。
IP: 202.99.27.*   [158]叶铁桥   2013-12-19 20:59
王老师您好,稿子发您了,请指教。另外,因为刚才误操作将您的手机号码弄丢了,烦请再告知一下,谢谢。
IP: 159.226.121.*   [157]周立刚   2013-11-29 13:48
王老师您好。最近您很少在科学网上写文章了,很喜欢您的博文。
IP: 115.210.208.*   [155]loujinshan   2013-11-7 20:32
王老师,我对北极熊拥有白色体毛的作用也感到很有兴趣。我想,虽然北极熊在北极地区没有天敌,但是它们为了捕食机灵的海豹、鱼类,需要高度隐蔽自己,才能更有效地捕食猎物,确保其生存。白色体毛就是它的隐身术,另一种意义上的保护色。是吗?
IP: 61.148.244.*   [154]张成岗   2013-11-5 07:12
王老师,您好!

欢迎批评指正我对于肿瘤的分析与思考:

就是这样(上)——你不得肿瘤,谁得肿瘤?——试论肿瘤的发生机制(CZ)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6336.html

就是这样(下)——肿瘤患者的人生告别之旅:目前肿瘤治疗的误区和改良方案(CZ)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692&do=blog&id=737722

目前肿瘤中的很多哲学问题没有被弄清楚,所以国际学术界对于肿瘤的治疗迟迟没有办法,以至于大家以为肿瘤都是死症。

也欢迎您对我的其他相关博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再提【患者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医患矛盾的根源所在】: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6730.html

【再次向科学进军】,并再论【患者是检验医学的唯一标准】: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0810.html

迄今为止我最为意外的科研成果——解决了便秘、肥胖等问题: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29309.html

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不必争来争去——在便秘肥胖面前,哪个行?: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17111.html

驼峰理论——胖人体内的脂肪是顶级的营养品,兼谈减肥逻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692&do=blog&id=736503

主动预防,可以让人体远离理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确保身体健康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2416.html

浅论现代医学、现代药学、现代营养学的误区和改良之法: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29707.html

(现代医学)悲剧的诞生: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0131.html

未来的医学,必将是哲学的世界——呼唤思维定势的理性回归!: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0062.html

‘血液脏’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形成的原因分析: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29308.html

我是不是一个【装模作样】的科技工作者?——兼论转化医学研究: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692-736275.html
谢谢。

张成岗 @ 2013.11.05 07:02:55

================================================
张成岗,研究员,室主任,电磁与激光生物学研究室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地址:北京市太平路27号,邮政编码:100850
电话:010-66931590,传真:010-68169574
http://www.sciencenet.cn/blog/zcgweb.htm
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B-1480-2009
Email: zhangcg@bmi.ac.cn,  zcgweb@126.com
================================================
IP: 124.165.213.*   [153]郭娟   2013-10-14 10:21
敬请指导,谢谢了
IP: 159.226.163.*   [152]张登成   2013-9-17 21:53
王老师,最近有个困惑一直困扰着我,中国人一般都是比较内敛的,同时也不太善于团队协作;但现在的趋势是很多工作(不仅仅是科研活动)都需要团队协作共同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所以有可能会造成许多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得不到表达,因为我们要保证整个团队的和谐(至少表面和谐)。但是这样的状态肯定会让人感受到痛苦,所以纠结啊
我的回复(2013-10-14 11:39):抱歉刚看到,迟复见谅。
自己的课题组:业务方面的事情,组长或项目负责人全面安排和决定,开始就说好利益关系和责任关系。分工细致,按时检查汇总,组织讨论,就可以了。
合作研究:需要双赢,也是需要明确合作内容,各自的职责,谈好协议。
业务,只要保证最后能顺利达到目的。
个性问题,不能强求,一切有个规矩(共识)来规范就好了。
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难。我很理解,同样纠结。
IP: 1.83.78.*   [151]李蕾   2013-9-15 23:14
您好,我是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博士生,最近想做一份用户打标签行为的调研(就是您在发表博文时会让您给博文添加标签),但是我缺少研究数据,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帮我填写一份问卷,问卷大约需要您5分钟的时间,非常感谢您!!
      问卷地址是:http://www.sojump.com/jq/2709468.aspx 将此链接复制进浏览器的地址栏,然后按回车键即可,非常感谢您!!!
IP: 219.231.140.*   [150]cwd2001   2013-9-13 08:04
敬佩导师!
IP: 124.225.110.*   [149]hainanchen   2013-8-29 11:17
王老师:回到北京了?谢谢你的帮助!
IP: 171.122.103.*   [148]张永   2013-7-28 14:15
我的导师是属于第6+7混合型,我实在无语了。
IP: 113.140.84.*   [147]张发年   2013-7-18 18:08
王老师,我的问题是师兄的学位论文已经在网上公布了,被知网收录了,我能从师兄的学位论文里摘录一部分进行期刊论文的发表不?
我的回复(2013-7-18 20:23):照抄不可以。如果方法之类的,还是要变换一些语言表达方式,很容易的,如前后次序,被动态和主动态,加减修饰词等。软件很笨的,只要变换一下,就不会有问题了。关于方法和材料的重复问题,也有争论,这是需要注意的。
IP: 36.40.79.*   [146]吕健   2013-7-17 08:57
关注先生文字久矣!读先生文,如饮琼浆,受益匪浅!感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1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