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科学家进课堂:给小学生们讲动物 精选

已有 14251 次阅读 2016-5-28 10:29 |个人分类:科普随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动物学, 小学生, 科普讲座

给小学生们讲动物

(王德华)

 

又去做了一次科普讲座,对象是小学三年级,题目还是“走进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

这次讲座,吸收了一些老师们的建议,特意做了点功课。感觉这次科普讲座效果不错。

 

第一次讲座的困惑,链接:请教:如何给孩子们做科普?

 

有几点感想,记录一下。

设置问题,可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开始先问孩子们什么是动物?动物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哪些动物?孩子们很活跃,可以说出一大串动物的名称来。要说给动物一个定义,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了。有的说有胳膊,有的说两个眼睛。有小朋友说,动物就是会动物体。另一个小朋友说,动物是会动的生物。再问孩子们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动物的问题? 也是很多很多,如人类为什么跟猴子长得像?鹦鹉为什么可以学人说话?为什么有些动物会游泳?为什么狮子吃肉?等等。

 

进行适当引导,融合动物知识

把很多动物图片展示出来后,问孩子们能不能发现一些规律,马上有学生就会归类了,说有昆虫,鱼,青蛙,乌龟,鸟,虎等。接着问谁能说出一些没有展示出来的每一类的动物?有孩子列举出蜥蜴、壁虎、蛇属于爬行动物。当有孩子说蜗牛也是爬行动物时,借机问支撑人类脖子和后背的结构是什么? 孩子们回答是脊椎。这就很容易说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列举一些例子。再问还可以怎么分类?有孩子马上回答,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那么,就可以讲讲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的简单知识了,问问体温的知识等等。

孩子们都知道动物与人类的一些关系,也知道地球上没有了动物,人类也就没法生存了。介绍点自然界中的生态关系,帮助孩子理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依存关系,自然界的食物链关系,保护环境的内涵。如介绍动物的生存环境时,讲到了湿地。湿地环境中生存着很多鸟类,鸟类需要很多食物,昆虫和鱼类等。环境破坏了,食物不足了,鸟儿也不能在这里生存了。

 

不要低估孩子们的知识面和推理归纳能力

上次报告就意识到孩子们关于动物的知识是很丰富的,孩子们知道两栖动物在陆地上是用肺呼吸的,知道昆虫是6条腿,知道8条腿的是蜘蛛,也有孩子知道反刍动物复杂的胃。孩子们的总结归纳能力也很强,让孩子们说出哺乳动物的特点时,有的回答小动物都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有的回答“是胎生”,有一个小朋友竟然回答说“哺乳动物有卵生和胎生”,接着问他举出例子来,他说“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但是卵生”。孩子们知识太丰富了。问身体上还有什么?回答是皮毛。这样哺乳动物的基本特点就差不多了。讲到鲸鱼的时候,问鲸鱼是不是鱼?有说是的,有说不是的。然后根据前面总结的哺乳动物的特点,追问鲸鱼是那一类,孩子们很快反应过来,“鲸鱼是哺乳动物”。这时可以顺便说说哪些水生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如海豚、海狮等。当问到鸟儿都会飞吗?孩子马上回答“不是”,让举出例子来,回答“鸵鸟”、“还有鸡”。再问哺乳动物有回飞的吗?有孩子回答“蝙蝠”。最让我吃惊的还是关于骆驼的驼峰的功能的问题,多数同学回答驼峰贮存的是“水”,竟然有一个孩子说“是食物”。很多书上说骆驼的驼峰是“储水囊”。驼峰的主要成分是脂肪,氧化脂肪可以获得代谢水,但骆驼靠消耗脂肪获得水分是不划算的。

对于孩子们回答澳大利亚树袋熊的睡眠时间有多个答案,有说18小时,有说22个小时,我说是有17小时的,也有23个小时的,谁说的答案正确的?答案是都正确。问问小朋友们有谁是每天睡8小时的,有谁是睡9个小时的,也有谁睡更长时间的或更短时间的,这就是个体差异。知道了个体差异,就明白科学家观察不同的动物记录到的睡眠时间就不同了,可以说平均数,或者一个范围。

 

在趣味性的同时,加强科学性和知识性。

这次试着多讲了点科学知识,发现孩子们还是很有兴趣的。讲一些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如动物消化道的形态与食性;冬眠动物的生理学知识对人类医学的启发等。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保持好奇心,多观察大自然,多思考问题,多提出问题。这算是科学方法的启蒙了吧。

 

一个好奇的问题

很好奇,小学生们为什么喜欢提问?喜欢回答问题?有问题就问,知道就说,不害怕问错,不担心说错。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童真,纯真。可惜年龄大了,这些科学研究最需要的特质渐渐没有了。我们总是说保持好奇心,保持童心,对于成人真是太难太难了啊。

 

总体感觉这课堂效果不错,秩序也很好,孩子们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热情和兴趣。不觉讲了一小时一刻钟了,赶紧结束。也就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没有给孩子们提问的时间,主要是我失去了一次与孩子们交流的机会。

   课后与负责的老师聊起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讲师团的事情。我说科学家讲科普,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对于科学知识把握较好,对于自己的领域,出错的时候不多,对于不熟悉的领域,一般也不会很离谱。鼓励科学家做科普,对社会是有利的。科学家对于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理解,因为亲身经历其中,所以自然有其独有的方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980789.html

上一篇:请教:如何给孩子们做科普?
下一篇:再说说学位论文中的致谢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28 高建国 冯大诚 史晓雷 武夷山 许方杰 盛晟 黄永义 姬扬 王春艳 谢平 周海龙 张珑 罗会仟 王永晖 邢志忠 高莉 张晓良 唐小卿 邢东义 李志俊 强涛 陆俊茜 王喆 杜彦君 xlianggg biofans xqhuang loujinsh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