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在那遥远的地方:金银滩和原子城

已有 8130 次阅读 2010-6-6 21:53 |个人分类:走南闯北|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青海, 金银滩, 原子城

在那遥远的地方
(王德华)
 
这是一首唱遍国内外的一首美丽的青海民歌。当年(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北京小伙子王洛宾在青海高原一个叫金银滩的地方,为了他心爱的藏族姑娘卓玛,写下了这首永远流传脍炙人口的《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打在我身上。
 
在美丽的金银滩,这里也有一个只有代号、没有具体名字的单位:国营221厂。这个厂里的人在38年的时间里,曾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在当时的地图上,也找不到一个叫金银滩的地方。后来国家解禁,外边的人们才知道金银滩竟然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这个基地退役20年之后,人们也才开始知道那里曾发生过的事情。
 
由于自己从年轻时就在青海工作学习的原因,逐渐了解了青海,热爱青海,关心青海。内心里就有了一种青海情结。近几年,由于工作的关系,又多次到过青海,到过草原,每次的心情都是兴奋的。每次去也总是想进一步了解青海。尤其有一年,当路过被称为原子城的海晏县西海镇时,看到了路边写着那些221厂旧址、原子弹爆轰试验场原址等招牌的时候,心里就多了一份好奇和冲动。但每次都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走近去看看,每次都是远远望着那些曾经发生过创造过震惊世界的奇迹的那些梯形的土堆和废旧的房屋。县城里的博物馆或纪念馆也一直没有进去过,唯一的一次近距离接触原子城是2007年参加学术会议时,看到了草原上那块写着“原子城”的大石头和城里面的那座“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
今年4月份再到原子城(西海镇),朋友说新建的博物馆(原子城纪念馆)开馆了,很不错,但当我们赶到时已是大门紧锁。前几天又一次到了这座曾经充满神秘的城市,为了不再留下遗憾,专门抽时间近距离接触了原子弹轰爆原址和光顾了去年才落成的纪念馆,尽管都是匆匆,内心里的震撼还是很大的。
 
关于原子城的故事,已经有很多文章。从网上摘录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与大家分享。只要你踏进原子城,你的心情一定是沉重的。当你站在了那里,对当年的那些功臣,那些国家的脊梁,对那里的人民,一定会有一种特殊的钦佩和敬仰的心情。
 
原子城,金银滩,海拔3200米左右,年均温零度以下。
 
(下面的文字来自网络,特此说明和致谢!)
“刚开始,基地只有3顶帐篷,60年代初,有了三五栋红砖楼和筒子楼,大多数人住的都是帐篷和半地下的干打垒房子,冬天睡觉时还要戴上口罩保暖。王淦昌、邓稼先、彭桓武、周光召、朱光亚等两弹元勋,和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战士、科技人员隐姓埋名,硬是在草原深处建起了一座原子城。
 
“没有桌子,他们就趴在木箱上绘制图纸,没有饮水,他们就在炉子上融化雪水,睡觉的地方不够,他们就在帐篷里架起了高低床,于是木箱、火炉、高低床也就成了三顶帐篷中仅有的‘三大件’”。
 
“还是在221厂第一个地面建筑里, 还是在我们熟悉的风雪场景中,诞生了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画面。面对帐篷紧张、供给困难的局面,李觉这个221厂的开拓者,毅然对前来勘测的技术人员说出了这样一句话:‘你们是国家的宝贝, 你们住帐篷, 我去露宿。’于是,这个因为疾病从西藏外调的将军, 一头扎进风雪里, 和战士们住在了一起”。
 
“李觉参加了首次核试验工作,是中共首次核试验委员会11位常委之一。他亲身经历了核试验全程。1957年他担任核研制基地司令员,参与了踏勘选址、基础建设,科学试验、实弹总装,一直把原子弹送上铁塔。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回忆说:‘当年,我们的研制基地在青海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大家都住帐篷,一切从头建起。那时没有高压锅,饭也煮不熟。第一座楼房盖成后,让谁住进去呢?当时的负责人李觉将军决定,领导住帐篷,科研人员住新楼。在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把帐篷留给自己住,这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精神。李觉同志的这个决定,深深感动了广大科研人员。我对他十分佩服。平时,李觉的作风就很民主,他爱护、尊重科技人员,十分注意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想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聚集那么多知名科学家,与有一批像李觉这样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分不开。’”
 
李觉,是山东临沂人。也许是家乡感情的原因,特别多了一份崇敬和自豪感。纪念馆里有他的语录:“科研人员住宿舍,干部一律住帐篷!
 
还有几句话,在面对前苏联撤走专家、国家经济陷入极度困难时期的背景下,很是震撼人:
陈毅: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张爱萍:再穷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王德华 2010.6.6

(摄于 2010.4.25日)



第一颗原子弹爆轰实验场 (2010.6.3)




(摄于 2010年6月3日)



 

(摄入2010年6月4日)

我们国家现在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也许,这种精神不会再有了,也许许多人也不会去理解了。但是,中国今天能有打狗棍,能够跟列强叫板,就是靠的这种精神。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个人私欲膨胀的今天,在社会浮躁泛滥的今天,在没有信仰的今天,继承、发扬、宣传这种精神,是必要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332839.html

上一篇:读博士理应是快乐有趣的
下一篇:一位四年不知夏天味道的研究生
收藏 IP: .*| 热度|

23 孙立杰 武夷山 梁进 寸玉鹏 陈国文 杨正瓴 吕喆 黄晓磊 盖鑫磊 金小伟 陈永金 苗元华 张天翼 李学宽 郭桅 张旭 鲍海飞 田仁飞 张雨泽 李毅伟 韩冬丽 秦川 zdlh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