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医院一次急诊检查费用知多少

已有 11778 次阅读 2007-3-18 07:37 |个人分类:美国纪行见闻(07)|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医院一次急诊检查费用知多少

 

黄安年文 2007318

 

(按:《医院一次急诊检查费用知多少》2006823日首发在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栏目中。)

**************************************************88

 

笔者在《亲历座车相撞事件》(载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2006728日首发)一文谈到,2006721日星期五下午5时,我们的汽车在康州丹伯里84W高速公路的7号出口附近被撞,“坐在后面的L头被间接撞了一下当时发懵,觉得自己是从汽车里掉了下来似的”,“幸好我们全都记上安全带,否则会被撞得更凶,其后果难以想象。”“1745分警车开到,……在查明情况后他立即主动为L要了救护车,不到10分钟光景两辆全副装备的救护车开到车上下来6人(51女)立即对L作了检查并且询问是否需要立即送医院,还写了检查报告,L婉言谢绝立即去医院的建议,准备回家后自行去医院检查。”由于这次交通撞车事故责任100%在对方,所以全部保险费用由对方的保险公司支付,包括医院检查和治疗费用及损坏车辆修理费用及租车用的费用。””2000分,我们驱车带受撞厉害的L去附近的Danbury医院检查,因为是星期五晚上,所以急诊的人格外多。L在美国没有医疗保险,只能挂急诊就医,在医院整整三个小时,回到家已经1125分了,主要的时间是排队等候。L在就诊时医生专门对颈部拍了两张片子,因为这种撞车最担心的是颈部受伤,所幸没有问题。这次去医院估计全部费用在500元以内。L因为在美国没有医疗保险,所以看病是件令人头痛的时,好在这是来美国三次中的唯一的一次。由于急诊在前,与保险公司联系在后,所以这次急诊的费用先挂在X帐上,待对方保险公司确认后再由X的保险公司账号转入对方的保险公司账号。这样就需要和对方保险公司联系,由对方保险公司派专人送来说明清单并将医疗费用的票据资料寄望对方保险公司单位,进行结算。””健康无碍是不幸的撞车事件中的大幸。”

 

22日我们终于看到医院的诊断费用明细清单,不是我们估计500美元左右,而是总共899美元,其中84日开来的费用是66美元,812日开来(22日收到)的另一笔费用共833美元,包括Emergency Room 254美元, Phamacy 2.00美元, Physician Services 254美元, X-Ray 323美元)。这笔费用虽然由对方保险公司支付,又由于患者没有医疗保险所以相当的昂贵。等于挂了一个急诊,排了2个多小时长队,拍了两张普普通通的片子,没有查出什么毛笔来,花了899元美元,折合5600元左右的人民币。看来真是花钱买健康,如果没有医疗保险在美国是难以长期住下来的。如果花了这么多钱,有个超一流的优质服务也罢,但事实不完全这样,所谓急诊挂号的人群中,有不少并不急需的患者,看不出他们有急诊的必要,造成急诊多的原因在于:有人是由于没有医疗保险,看病自然只能急诊;有人嫌通过家庭医生系统的程序太慢,仅仅预约就至少是几天后的事;有的是平时要上班,这天恰恰是星期五晚上,所以挂急诊的人特别多。美国的医疗保险是通过第三方(保险公司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虽然一次急诊费用很高,但是对于患者和承担支付费用的人来说,事实上感觉不到费用有多少是落到自己的头上,也很少有人会去检查是否该花费那么多钱,只是保险公司要去和医院讨价还价争取少付一些,以减少保险公司的支付费用,而没有医疗保险费用的患者又由对方支付的,一般保险公司是没有这个积极性去讨价还价的。

 

有人说,美国的医疗制度如何的先进,恐怕情况未必如此,费用之高不说(这里还不包括当天开来的两辆全副装备的救护车,这笔费用我们并不知晓,是由对方保险公司支付的),美国医院之多和挂号排队同样多的现象在中国则并非如此,还有费用的结算时间相当的长,721日就诊,812日开出清单,822日收到(医院和我们的住地离得很近),还要开始和双方保险公司联系解决付款问题,恐怕又要至少个把月的时间,这一拖究竟花多长时间还是未知数。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美国问题观察/2006823日首发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697.html

上一篇:亲历座车相撞事件
下一篇:在医院急诊的保险理赔费有结果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2: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