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肯塔基良马中心参观记

已有 5999 次阅读 2007-6-24 08:06 |个人分类:美国纪行见闻(A)

肯塔基良马中心参观记

 

黄安年文  2007624

 

(按《肯塔基良马中心参观记》一文写于200394日,收录于黄安年著《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145-146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1月版。)

***************************************

 

听说闻名全球的肯塔基良马中心是我们路过之地,决定到此参观。94日下午,参观了肯塔基州莱克星敦市参观肯塔州立大学,我们专程来到美国马鞍博物馆(American Saddle Horse Museum)和肯塔基马公园(Kentucky Horse Park),这里面积占地1032英亩,因为时间已晚,博物馆停止开放。我们继续行进,到了3380 Paris Pike 的肯塔基良马中心(Kentucky Horse Center),该中心占地268英亩,虽然中心也已经停止对外开放,但是在我们说明驱车数百英里慕名而来时,破例让我们进入参观。

 

在访问中心的入口处我们发现地上有两个明显的标识,显示将在50年后的一天打开里面藏着的秘密。这个良马中心饲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种马。在路上我们就见过一种专门运送马匹的汽车,车上专门为马匹透气开了窗户,马可以自由自在地将头伸出车外,构成了一种这里公路上的独特景象。这里分片喂养着来自各地的马,还有专门的驯马区和赛马区,有培养驭手的地方,有展览中心。据称英国女皇来这里参观过,中国的良马也在这里展览过,这里也是国家种马中心,肯塔基人以有这样的中心而自豪。我们还在中心看到一些驭手领着种马出来驯马,其中一位女驭手牵着一匹高大骠悍全身棕色油光发亮的种马,让我们摸着马背照相。这些种马毛色光亮如丝锻,身姿挺拔如雄鹰,给人一种高贵感。为什么肯塔基良马中心能够驯练出世界一流的种马,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里有得天独厚的蓝草(Blue Grass),这种草是最好的马料,而其他地方并没有这种马最爱吃的草,据说如果将这种草移植他处也没有长在肯塔基那样的效果。

 

肯塔基就是一个天然赛马场。在土著伊洛魁印第安人话语里,Kentucky就是“大草原”的意思,原来是肖尼印第安部落和切诺基印第安部落的狩猎场。“蓝草”区后来成为世界上养马和赛马的圣地。资料介绍称“这是一片以莱克星敦为中心的草区,地表底下是非常古老的石灰岩,含有丰富的钙和磷酸盐,土地肥,自然草肥,当地特有的‘六月草’是一种长茎牧草,是吸收了土地里丰富的矿物质形成的;草肥,自然马壮,虽然养马业和美国的许多传统一样,都是英国佬带过来的,可是‘蓝草区’独特的地理和生物环境让这片土地比英国任何一个牧场都要出色,是全美国最顶尖的马场。在美国,邮票和硬币上如果有马场图案,那么肯定是肯塔基州。”我们的车子在马场里宽阔的道路山奔驰,虽则时近傍晚,但天色晴朗,一望无垠的大草原远远近进棕色的马匹在蓝天茵绿的背景中移动。这样的情趣和景色是我们在纽约州、加州等地未曾领略过的。

 

1875517日美国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丘吉尔丘陵草地创办赛马会,以后每年5月第一个星期六举行,限3龄马驹参加。到2003年已经是第129届了,每年一度的肯塔基赛马大会,世界各国的王室、贵族、名流蜂拥而至,在赛马时下的赌注近千万美元。据称世界上最昂贵的马是19847月在美国肯塔基州的基尼兰骏马拍卖会上,由一个名叫罗伯特·桑奇斯特的人,以1310万美元成交了一匹名种马“马琴斯基二世”的小驹。

 

我们对马、种马、赛马完全外行,不过这次参观使我们眼界大开、心胸大开。顺便说一下我们还专程在肯塔基州的公路旁一家肯塔基鸡连锁店品尝“塔基鸡”,想比较一下作为发源地的肯塔基州的正宗“肯塔鸡”和在美国其他地方及中国的肯塔基鸡连锁店作一个比较,发现店内顾客极少,座位空阔洁净,供应的鸡块香酥脆嫩。

 

(写于200394日)

 

附图均为即时拍摄。

1.图为肯塔基良马中心办公处。

 


 

 

 

2-4.图为肯塔基良马中心养马场。

 

5-6.图为肯塔基良马中心养马场的种马。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3680.html

上一篇:加州迪斯尼乐园
下一篇:穿行阿帕拉契亚山 游览大雾山国家公园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