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当今执曼哈顿之牛耳谁也(拍摄于1991.6.13)

已有 3041 次阅读 2022-5-31 09:50 |个人分类:美国所i见所闻(2017--)|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当今执曼哈顿之牛耳谁也(拍摄于1991.6.13)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2年5月31日发布(第30039篇)

自1991年到2015年,我先后来过纽约曼哈顿不下三十来次,其中到美国金融中心纽约曼哈顿南端华尔街附近的铜牛雕塑像也有好几次。安放在这里的铜牛开始于1989年底,现在成为人们幻想整日整月nia乃至整年牛气冲天的场所。如果能在铜牛的牛耳上摸一下甚至紧紧抓住它,则意味着有着成为执牛耳之人的好运气, 可见心在的牛耳被摸得越来越光亮了。

执华尔街之牛耳者自然是执掌美国金融事业之人或群体了。我在1989年出版的《二十世纪美国史》第九章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内政和社会经济改革,第三节艾森豪威尔政府的现代共和党主义中第三个子目,写的就是军事工业综合体的出现。在我看来,这执曼哈顿华尔街之牛耳者从艾森豪威尔公开承认起,就一直是美国的军事工业综合体的掌门人群体,即军界、经济界、科技界、政治界文化舆论界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的特殊利益集团也。

下面的这张照片拍自1991年6月13日,时我陪赵世瑜这天在游览了自由女神像后,逛曼哈顿、证券交易所,华尔街并来到铜牛雕像前驻足。这张照片是赵世瑜拍摄的。

1,1991年6月13日于华尔街铜牛雕像前

 DSCN9248.JPG

2,《二十世纪美国史》写《军事工业综合体的出现》

 DSCN9360.JPG

3,《二十世纪美国史》写《军事工业综合体的出现》

 DSCN9361.JPG

4,1989年《二十世纪美国史》封面页

 DSCN9363.JPG

5,1989年《二十世纪美国史》版权页

 DSCN9364.JPG

************************

今天的重点是参观原世界贸易大楼遗址(WTC Site),特别是新开放的自由塔,登上了102,101层和100层俯瞰全纽约。在这里我们整整停留了三个半小时以上。

World Trade Center,  Cortlandt st, Wall st, Broad st等地,我们穿过了华尔街及其附近,一直到南渡口前的铜牛塑像处,意在看当今华尔街谁执牛耳。

留影照片10张,颇有历史感。

自由塔、华尔街、铜牛像留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73日晚上美东时间,4日凌晨北京时间发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02743.html

925,我们离开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驶向华尔街。华尔街是闻名世界的金融中心,许多影响全球的金融机构云集在这里,100多年来,即使“9·11”后,执世界金融牛耳者仍非华尔街莫属。今天是星期六,纽约证券交易所不开放,旅游车经过华尔街到了在南百老汇大道的入口处的一座铜牛停下摄影留念。

《纽约曼哈顿一日游》黄安年文 2007627

(:《纽约曼哈顿一日游》一文写于20031129日,收录于黄安年著《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44-48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1月,文字有增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829.html

华尔街铜牛是美国华尔街的标志,是一座3.4米高,4.8米长,重3.2吨的铜牛塑像20091117日凌晨,为了庆祝中美建交30周年,在奥巴马访华期间,美国纽约著名的地标华尔街铜牛旁升起了中国国旗。这是历史上中国国旗第一次在华尔街铜牛前升起。

2021222日,华尔街铜牛的创作者阿尔图罗·迪莫迪卡去世,终年80岁。 [1] 

中文名

华尔街铜牛

外文名

Charging Bull

    

阿尔图罗·迪莫迪卡

    

美国华尔街的标志

    

4.9米,高3.4米,重3.2 [2] 

华尔街铜牛的设计者迪莫迪卡最早为它挑选的立足点是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的人行道。当时,为了保证铜牛的安全,警察每晚8时在铜牛周围巡逻察看。当人们第一次看到这个身体健硕、鼻孔发光的庞然大物时,都被它浑身透着的气震住。

铜牛最后被搬到与华尔街斜交的百老汇大街上安了家。华尔街铜牛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喻义着只要铜牛在,股市就能永保市。

华尔街铜牛的设计者是一位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岛的艺术家,名叫阿尔图罗·迪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莫迪卡来美国多年后,想做一件东西一鸣惊人,好出人头地。他有一天突然想到华尔街是世界金融的心脏,如果有自己的作品放在这里定会引人注意。于是,莫迪卡开始创作一头铜牛,打算在1989年圣诞节的时候摆在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前面,祝福股市来年一牛冲天。经过近两年的运作,莫迪卡在19891215日午夜,用一辆大卡车将他这头重达3200公斤的铜牛,偷偷运到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前那棵巨大的圣诞树下面,他盼望着第二天一早会发生奇迹。 [2] 

次日一大早他跑到证券交易所边上,果然他的铜牛已经被记者和警察围得水泄不通,从外面根本看不到牛了。纽约市政府盛怒之下,要求莫迪卡赶紧把铜牛拉走。就在这时,百老汇大街南端的BORLINGGREEN公园的负责人找到莫迪卡,让他把铜牛放到他们的公园里。莫迪卡打算把这座雕像出售给开价最高的买主,但买主必须将公牛雕像留在原地,并将公牛雕像捐赠给纽约市。现在铜牛成为纽约市的公共财产,不准任何人买卖,莫迪卡拥有肖像权

存在意义

 

华尔街,Wall Street, 在英文是墙街的意思。 它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南部,原来是沿百老汇大街的一堵土墙,从东河(the East River)一直筑到哈德逊河(the Hudson River)。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华尔街也就因而得名 。以后围墙拆除了,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别看这条小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狭窄的街道,在两边高楼大厦的遮盖下,显得越发阴暗。然而,它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它是美国财富的象征,是世界金融市场的晴雨表。 美国和世界的财团大亨把这里看作了圣地,麇集在这里,做着暴富的美梦。无论在世界的什么地方提到华尔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当你站在街中央,向四周看去,你会发现它表面上并不繁华。街上冷冷清清,偶尔有人进出于交易大楼。它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纽约的雄伟,和已经被炸毁的世贸中心和现在依然屹立的帝国大厦比起来,简直就是一条陋街小巷。

说起这尊铜牛来,里面还真有一个传奇版的故事。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一位艺术家,叫做阿图罗··莫迪卡(Arturo Di Modica)。莫迪卡是个一心想名扬海外、出人头地的艺术家。但是如何才能一鸣惊人呢?他冥思苦想,无计可施。有一天,他闲逛来到华尔街,这个破街陋巷却给他带来了一丝灵感。当时的华尔街已经是世界金融和股市的中心。他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作品摆放在这里定,说不定这会给他带来好运。股市有牛市熊市,牛市代表股票价格上扬,熊市则代表股市低迷。我何不给股民送来一份祝福呢?于是,莫迪卡设计了一头铜牛,并开始了漫长的创作。经过两年的苦干,铜牛终于塑好。莫迪卡打算在1989年的圣诞节,把这头铜牛摆在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前,祝福股市来年一牛冲天。19891215日午夜,莫迪卡用一辆大卡车,将他这头长5米、重达6300斤的铜牛,偷偷运到华尔街证券交易所门前,安放在一棵巨大的圣诞树下,他盼望着第二天一早奇迹就会发生。次日一大早,他跑到证券交易所边上,果然他的铜牛已经被记者和警察围得水泄不通,从外面根本看不到牛了。这样一种场面,使本来就显得狭窄的街道更加拥挤。更为牛气的纽约市政府,在盛怒之下,要求莫迪卡赶紧把铜牛拉走。然而,就在这时,百老汇大街南端的保龄绿色公园的负责人找到莫迪卡,让他把铜牛拉到他们的公园里。莫迪卡雕塑了铜牛,他本人也还真有点牛气。白给? 没门!他要把铜牛卖给开价最高的买主,而且还有一个附加条件,无论是谁买了铜牛,一定要把它留在原地,并且必须把铜牛捐赠给纽约市。此后几经周折,铜牛还是留在了原地,成为纽约市的公共财产,不准任何人买卖,莫迪卡自己也拥有了铜牛的肖像权。

尽管如此,人们依然不肯抹杀铜牛的功绩。越来越多的人仍旧幻想得到铜牛的庇护。世界上很多金融中心、股票交易市场仍然效而仿之,雕塑了一尊尊铜牛。而且,模仿中也不乏创新之作。这些新塑的铜牛也是风情千钟,有奔驰疾驶,有仰首冲天,有的恃高傲物。它们承载着主人的美梦,传达着主人的愿望。在人们的想象中,留住了铜牛,也就是留住了财富。于是有的人还把铜牛用铁链锁住,希望它永远驻留此地,效忠主人。铜牛是不是灵验,暂且不论,而铜牛的制作者却的的确确生意兴隆了。买卖铜牛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行业,铜牛的身价飞涨,就像它本身的内涵一样,牛气冲天了。最近几年,我国深圳和浦东的股票交易市场也相继雕塑了铜牛,但愿他们的愿望都能实现,但愿金融危机尽快过去!

相关事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8E%E5%B0%94%E8%A1%97%E9%93%9C%E7%89%9B/4526110?fr=aladdin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5-1340949.html

上一篇:【日】日共中央出版部编《日本共产党的四十年》【人民出版社1962】
下一篇:船上遥望自由女神像和移民鬼门关艾丽丝岛(拍摄于1991.6.13)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23: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