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看这点就可判断一所大学能否“一流” 精选

已有 99284 次阅读 2018-7-31 09:36 |个人分类:无所事事|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一流大学, 暑假

 

前不久,一位学术大牛跟老文扯淡,扯到他暑假期间受邀去一所大学访问的观感。像国内其他大多数大学一样,那所大学也雄心勃勃,口号喊得震天响,要建成“世界一流”。大牛说,他所访问的学院的硬件设施的确算得上世界一流甚至超一流了,但那所大学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一流”。

大牛的依据很另类:暑假期间,那个学院办公楼的大门是常闭的,人都从楼栋的一处不起眼的狗洞样的小门进出,楼内空荡荡的,所有的高精尖设备也全部跟着放假。他自问自答,暑假闭楼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是中小学和幼儿园!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模式能建成“一流”而且是世界“一流”大学?判断一所大学是否“一流”或能否成为“一流”,没那么复杂,只看这所大学有多少老师暑假不给自己放假就够了。

仔细琢磨大牛的判据,感觉它不仅不无道理,而且比基于形形色色指标的形形色色学科评估或大学排名靠谱一万倍。指标看似客观,实则不靠谱,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指标可造,可买,可借鸡生蛋,可互通有无,……总之,只要想有,办法多的是,而一所大学有多少老师暑假不放假,猫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搞科研(包括带领学生搞科研),反映出大学的价值取向、学术氛围、精神面貌,特别是有多少老师真正发自内心热爱甚至痴迷于教育和科研,而这些,是一所大学最内在、最宝贵的东西,不是一朝一夕想有就有的。

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例外都是研究型大学。也就是说,一所大学要想跻身“一流”,除了一流教育,更靠一流研究。一流研究靠谁做出?毫无疑问,靠老师,靠学生,但首先靠老师。几年前,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调查了一批学者暑假在做什么,绝大多数学者的回答在研究、写作和管理之间,享受传统度假方式的学者很少,即使有,也很短暂,而且并没有完全脱离学术。可见,暑假不放假而投身学术的大学老师很普遍。那些“一流”口号喊得震天响但老师们都在悠闲地度暑假的大学,如果真能成为“一流”,算是开辟了一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捷径。

一流科学家的共同体会是,一流研究需要时间(World-class research takes time),而且需要的是大块连续时间(large continuous blocks of time)。科研不像搬砖,搬一块少一块,所以搬一阵歇一阵没关系。科研首先要有新想法,而好不容易冒出来的新想法,从申请项目,到开展研究,直至撰写论文,都需要大把时间。新想法往往娇贵而脆弱,每次打断都像一阵吹翻一屋子卡片的风。研究发现,一个人在中断片刻后重新专注于一项任务需要约23分钟。如果中断时间更长,一个想法可能就随风而去了。打个比方说,科研就像烧开水,你必须一鼓作气烧到100度让它开,否则,你即使烧到99度又停一下,它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温度了,前功尽弃。

对大学老师来说,暑假没了教学,少了大会小会,正是一年当中最满足“学须静也”条件、最适合连续作战的“战略机遇期”。暑假之于大学老师,正如“双抢”(抢种抢收)之于种田农民,所以大学能否取得、能取得多少一流成果,有多少老师暑假在潜心科研很关键。(If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want us to conduct world-class research, then they need to make time for it and preserving the summer for research is key.

最重要的是,研究表明,大学里追求最佳教学或一流研究的老师,大多是热爱并享受教学或科研的自主动机 (autonomous motivation)型老师,而其他类型的动机,如追求外部奖励、满足自尊或避免羞愧、过失或惩罚,与最佳教学或一流科研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以金钱奖励为例,实践证明,重奖的确可激励多上课、多出成果,但很难激励上好课、出好成果。暑假相当于大学老师的“八小时之外”,而且是最长的“八小时之外”,最容易区分出老师们对教学和科研的动机类型。

诚然,对教学或科研有自主动机的教师最终不一定成为一流教师,正如你痴迷于麻将但不一定成得了麻将高手,但一流教师,很少有不打内心热爱并享受教学或科研的。这样的老师,除了本身是建设一流大学的主要贡献者,更可贵的是,他们就像强大的磁铁,构建了一所大学的精神磁场,吸引着众多其他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学子。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类推到大学,大学的差异在于寒暑假,寒暑假分出了大学是几流或可能成为几流。 

(发表于《中国科学报》2018年8月17日第2版:从寒暑假看大学能否成为“一流”


闲谈“一流”……

[1] 大学标签和人才帽子对学生有什么用(《中国科学报》)

[2] 论文奖励越重的大学离“一流”(《中国科学报》)

[3] 大学能否一流看教授追求

[4] 一流大学:不让指标遮望眼,只求声在最(《中国教育报》)

[5] 如何快速提升大学排

[6] 香港高校为何在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教育报》)

[7]【学科像足球】走上世界舞台才算(《中国教育报》)

[8] 不差钱才能到一流大学当老(《科技生活》周刊)

[9] “一流”标签得而复失对大学冲击有多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2323-1126801.html

上一篇:产出一个诺贝尔奖要花多少钱?
下一篇:什么样的硕导博导在拉学生扣学生
收藏 IP: 49.123.118.*| 热度|

70 左小超 刘立 马红孺 柳林涛 元凯军 晏成和 武夷山 崔树勋 张晓斌 周健 杨涛只 熊建华 周浙昆 吕洪波 汪啸 黄永义 张海霞 胡泽春 孟佳 黄仁勇 周春雷 韩泉泉 陈万浩 郭景涛 苏盛 罗汉江 陆同兴 牛凤岐 王代平 冯大诚 李剑超 解建仓 史亚鹏 袁飞荣 吴嗣泽 史晓雷 曹俊兴 高江勇 程强 王瑞 王庆浩 王安良 郭奕棣 陈明义 刘浔江 张波 张士宏 汤茂林 梁洪泽 刘振斌 蒋大和 陈智文 逄焕东 雷宏江 王启云 陈鹏 何金华 罗晓清 王德华 杨正瓴 沈乐君 崔锦华 吴明火 王崇臣 顾森 杨金波 zjzhaokeqin chenhuansheng Hyq18936853798 neilcha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3 2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