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促进氢产生的食物成分
热度 1 2009-7-7 12:48
能促进氢气产生的食品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包括以下这些成分: 棉籽糖、乳糖、山梨糖醇、淀粉和纤维素 。 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护作用,他们的特点是在小肠不容易被消化,进入大肠后,被细菌消化,细菌消化他们的同时产生氢气,氢气才是这些成分为什么对机体有好处的根本原因。这才是为什么这些事物都是保健食品的 ...
个人分类: 诱导氢气|1023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氢气(来自肠道细菌)可保护肝炎
2009-6-27 17:38
这个研究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内 源性氢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进行研究过程中,应该设法排除这个干扰,作者在实验设计中提供了一种方法,希望能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有时候实验结果不稳定,可能的原因之一是,内源性氢气的干扰,特别是肝脏和心脏 ...
个人分类: 诱导氢气|1093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气治疗结肠炎
2009-6-26 20:21
这个领域正想我2年前估计的那样,开始快速发展了,这个研究是针对人类一个非常普遍的疾病:结肠炎,这个疾病不厉害,但严重困扰许多人的生活。有这个病的人都有体会。而且治疗手段非常缺乏。主要是病因不清楚。但炎症反应是非常确定的。氢治疗该疾病只针对炎症,虽然不能针对病因。但也提供了一个非常值得考虑的方法。这 ...
个人分类: 饮用氢气水|72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气治疗大鼠心肌梗死
2009-6-15 18:24
这个文章在6月12日被接受。是我们的第6篇,是世界上的17篇文章。目前全世界这个领域已经达到18篇论著。 文章采用最常规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这个比较麻烦一些),给氢盐水,观察功能、梗死体积和细胞损伤等常见指标,结合氧化损伤指标测定。 而且这个方面日本已经有论文发表,我们新在给氢方式上,审稿专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理盐水|86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分子医学的新启示:一些临床药物的奇怪作用
2009-6-15 18:01
这个观点实际上与我去年的文章是类似的,我们去年提出的观点是内源性氢是一种抗氧化物质,这个文章的观点是有些糖尿病药物,可抑制能量物质吸收,有一个明显的副作用是大肠内产生气体,这类药物往往具有器官保护作用。过去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样。日本学者提出的这个观点,我是非常同意。过去1年我们课题组多次讨论到这个话 ...
个人分类: 诱导氢气|88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气如此让人着迷
2009-6-3 17:30
本文已发表在 《生命世界》2009年第5期, 版权完全属于《生命世界》 让人着迷的氢 自然界有一种物质,最为简单,而分布最为广泛,占据宇宙物质组成的 90% 左右,这种物质就是氢。有人认为,对于高等生命来讲,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与氢何干?现在看这种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828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气——从潜水呼吸气到绿色药物
2009-6-3 17:26
本文将发表在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氢气从潜水呼吸气到绿色药物 过去人们对氢气的生物学效应认识存在误解。最近研究发现,氢气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性抗氧化物质,对许多疾病具有显著治疗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将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个人分类: 氢气效应基础|175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气可治疗耳聋
2009-4-30 14:59
氢气能对抗内耳毛细胞氧化损伤-可治疗耳聋? 中文摘要: 本文是氢分子医学的第16篇文献. 活性氧在老化、燥声和药物毒性引起的听毛细胞退行性改变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物体系中,氢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本研究目的是研究氢气对活性氧诱导的听毛细胞损伤的潜 ...
个人分类: 氢气细胞学研究|1307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氢分子医学的图书
2009-4-28 13:11
请注意,这个书主要目的是介绍氢水治疗疾病,有些内容不一定准确。但对于初步了解这个领域是有一定帮助。目前已经开始可以购买。 内容简介 针对现代污染日益严重,喝什么样的水对身体有益颇让读者困惑,为此人民军医出版社引进日本医学博士林秀光编著的《生命之水富氢水排毒》,本书详细介绍了生命之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947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正确认识活性氧,提倡科学抗氧化
2009-4-19 10:41
为生命科学圈成立专门写的博文 欢迎加入生命科学圈 欢迎进入生命科学圈 一、氧化反应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元,细胞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细胞获得能量的最基本最主要方式是物质和能量代谢。能量 ...
个人分类: 科研思路分享|76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9 17: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