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第二届日本氢气医学学术会议情况介绍
孙学军 2010-2-15 14:44
2010 年 2 月 12 日 在日本东京市谷私学会馆举行第二届氢气医学学术会议,会议主席为日本医科大学太田成男教授,来自日本、美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等 70 多名氢气相关领域学者出席了会议,日本著名篮水银氢气水公司赞助了本次会议。由于目前关于氢气的研究有一半来自日本,另外一半来自中国和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698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参加日本氢气学术会议的感想
孙学军 2010-2-12 19:21
该过年了,我现在正参加日本的氢气医学学术会议.写这个博客给大家拜年. 今天会议非常好 , 了解到许多新的进展 . 第一次参加日本的学术会议 , 感觉与中国的区别非常大 . 昨天晚上 , 大会主席邀请我一个人吃饭 . 原来他们没有所谓的欢迎宴会 .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6724 次阅读|2 个评论
氢气是新的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气体
孙学军 2010-1-23 11:57
在肾脏国际杂志上,最近有一篇评论文章,题目是“氢气:另一个具有治疗潜力的气体”。该文章是对同一杂志美国匹大移植中心 关于含氢水治疗移植后肾病 论文的评论。这是目前美国对氢气研究最前沿的小组,负责人是日裔教授Nakao,他们已经先后发表了氢气对小肠、心脏和肾脏移植方面的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64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日本医科大学将举办氢气医学学术会议
孙学军 2010-1-6 16:34
日本学者自 07 年发表关于氢气的论文后, 08 年在日本成立了一个氢气分子医学学会,该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小型会议,主要讨论氢气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建立合作关系。 不懂语言,但大概的意思能明白 謹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57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气生物学研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孙学军 2009-10-8 09:08
这是我一年前写的,我当时提出氢的研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主要是基于这几点:氢的生物学作用属于意外发现,氢治疗疾病的效果非常理想,氢气非常容易得到,对机体的副作用非常小,治疗疾病的范围比较大。当然这些都需要更多研究来确认,特别是要在临床上获得验证。由于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使用了氢气治疗一些疾病,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137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气也是气体信号分子!!!
孙学军 2009-9-18 16:43
自 2007 年日本学者证明呼吸氢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治疗脑缺血后氧化损伤的报道以来,目前关于氢气治疗疾病的文章已经有 30 多篇,国际上多家实验室先后证明,氢气能治疗脑缺血、肝缺血、小肠缺血、小肠移植后炎症反应、新生儿脑缺血缺氧、动脉硬化、肠炎和人类糖尿病等重要疾病和损伤。这些研究,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1040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气的生物学效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孙学军 2009-9-4 17:10
先生/女士: 您好!您所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批准。纸质通知将寄往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 项目批准号:30971199 项目名称: 氢盐水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选择性抗氧化机制 请按下面的说明到基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下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计划书》电子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82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气治疗疾病研究进展(日文综述)
孙学军 2009-9-1 10:00
日文看不懂,但可以发现该文中有两个重要图片信息,一是用氢治疗脂肪肝的研究图片和资料,另一个就是提供了如何呼吸氢的实验装置图片。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料。 感谢 吴飞鹏 老师提供的翻译:氢分子可以以两种方式供给病患:呼吸氢气和饮用或者注射饱和氢水溶液。目前为止,研究证明氢气对其他抗氧化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830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气保护神经损伤可能不仅是抗氧化
热度 1 孙学军 2009-8-8 17:41
这是来自日本的会议摘要,尽管比较简单,但很全面,可贵的是提出了氢治疗疾病的新机制。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Hydrogen gas on brain in three types of stress models: a 3p-NMR study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84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氢气分子医学文献汇总(全文并持续更新)
热度 4 孙学军 2009-8-5 16:41
`` 为 了方便本领域的同行随时阅读文献,这里专门整 ...
个人分类: 氢气生物学|3028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