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发表论文先下手为强

已有 4950 次阅读 2015-6-16 16:59 |个人分类:氢气生理盐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类似的研究思路,可能导致文章发表的期刊档次,论文发表的过程和审稿人的态度,都会只因为新颖性问题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新颖性应是排第一位。但具体实际工作中,因工作环境和管理因素的影响,政治口号和所谓符合专业特点的因素反而会左右评价结果。在国外实验室工作期间,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说,某个研究思路不错,可惜被中国人抢先报道过了。刚开始不太理解,后来才知道,novelty在西方实验室已经成为日常考虑的问题,一旦某个思路不新,就可能被放弃。水平高不高是一个问题,不新坚决不做。


急性肾损伤是严重烧伤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是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但是目前人们对烧伤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分子机制并不完全理解。急性肾损伤早期主要是因为烧伤导致的血流量减少、全身血管收缩和血红蛋白尿,这一过程主要是指烧伤后5日内,烧伤早期上述病理生理改变可进一步引起系统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晚期肾损伤主要是因为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药物毒性因素。

细胞凋亡和活性氧增加导致的组织氧化应激都是烧伤后急性肾脏损伤后肾脏功能障碍的重要因子。系统炎症反应也是烧伤后肾脏功能损伤的关键原因,活性氧也是促进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

NF-κBMAPK等信号通路激活在炎症、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过去研究发现,许多MAPK信号分子参与各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病理生理过程。活性氧也是造成NF-κBMAPK信号系统激活的重要因素。


2007年,日本医科大学老年病研究所Ohsawa等率先报道分子氢气是一种新型选择性抗氧化物质,能特异性中和强毒性羟基自由基和亚硝酸阴离子,同时不干扰具有信号作用的其他活性氧。氢气分子是中性分子,体积比氧气分子小,非常容易在生物组织细胞内扩散,可以跨越细胞膜和血脑屏障等结构。选择性中和自由基和自由扩散特征使氢气分子成为最理想的生物抗氧化剂。日本学者的研究在《自然医学》发表后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包括肾脏损伤在内的多种疾病模型和临床疾病中都先后被证明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重要的是,氢气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而且对多种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对各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化学药物诱导的器官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同时研究发现对多种炎症和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具有调节作用。呼吸氢气和氢气饱和溶液都具有类似效果。由于氢气的安全性非常高,动物实验结果获得证据后,氢气的临床研究也迅速展开。

考虑到氢气对炎症和氧化损伤的治疗作用,烧伤后肾脏损伤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与炎症和氧化损伤相关,逻辑上氢气对烧伤后各类器官损伤包括肾脏损伤都应该具有治疗作用。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郭松雪等曾经研究发现,氢气生理盐水对烧伤后创面具有治疗作用,最近再次在《转化医学杂志》J Transl Med发表论文,证明氢气生理盐水注射能对烧伤后急性肾脏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并对该效应的多种分子基础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中采用ORP检测组织的氧化还原电位十分有意思,这种指标检测经常用于水的质量检测,组织在烧伤后该指标明显增加,而氢气能让该指标明显下降。我相信氢气本身不会对该数值产生太多贡献,主要的因素应该来自组织活性氧的水平降低。

该论文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设计和研究方案比较值得推广,尤其是在当前氢气研究需要在研究策略上延伸的课题组,非常值得品味。

氢气与烧伤关系的研究,上海的长海医院烧伤科、宝山医院烧伤科、第三军医大学整形科和烧伤科,上述单位的研究相对比较早,但研究的内容相对比较单薄,研究质量与本研究有一定差距。但是论文发表比较注重新颖性,所以先下手为强在科学研究中非常典型。

个人认为,对于严重烧伤和脓毒症这种重症,如果使用氢气作为干预手段,采用呼吸高浓度氢气的办法效果更好。尤其是合并呼吸道烧伤的患者,呼吸给氢气的办法几乎应该是唯一选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898448.html

上一篇:睡眠促进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下一篇:《自然》:挖掘微生物之暗物质
收藏 IP: 58.247.243.*| 热度|

3 郭向云 苏光松 loyalSciencef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5 1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