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胚胎基因修饰研究争论追踪

已有 3731 次阅读 2015-4-29 20:37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CRISPR/Cas9是一种由RNA指导的Cas9核酸酶对靶向基因进行编辑的技术,是当前生物医学技术领域的最新热点,许多科学家利用这一技术实现了过去无法克服的活体基因修改目的。CRISPR/Cas9是细菌和古细菌为应对病毒和质粒不断攻击而演化来的获得性免疫防御机制。在这一系统中,crRNA通过碱基配对与tracrRNA结合形成双链RNA,此tracrRNA/crRNA二元复合体指导Cas9蛋白在crRNA引导序列靶定位点切断双链DNA。在基因组编辑过程中,tracrRNAcrRNA可融合成为1RNA表达同样可以起到靶向剪切的作用。CRISPR/Cas9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对基因组的编辑效率高。需要对某一个靶位点编辑的时候,只需要表达相应sgRNA即可,不需要对Cas9核酸酶进行改造,并可对任何物种的基因组进行高效率的定向编辑。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一个缺点是脱靶效应,可能在靶点以外的地方切断DNA

中山大学生物学副教授黄军就等,利用最新CRISPR/Cas9基因编程技术修改了人类胚胎β珠蛋白基因,β珠蛋白基因突变会导致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中国南方是儿童中最常见,这是一种可致命的血液遗传性疾病,这一研究正是希望用最新基因编辑技术对这一突变基因进行修改,目的是实现对地中海贫血这一遗传病的基因治疗。该研究论文发表在Protein & Cell杂志上,这是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成功修改人类胚胎的DNA,这一研究一方面受到国内许多科学家的赞扬,也在西方引起许多伦理学争议甚至批评。


除了继续对伦理学问题的争论,最近还有人对学术期刊是否应该接受这样的研究展开谈论,关于CRISPR/Cas9技术是否是成熟技术的问题,黄小组和国外该领域的学者也出现争议看法。根据研究结果,黄小组认为这一技术存在高比例脱靶效应,容易导致高比例意外突变,因此不适合用于人类,但国外有学者认为他们使用了没有经过改进的老技术,新的技术将能部分克服这些问题。

根据黄军就课题组的说说,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进入临床仍然存在严重障碍。他们共给86个胚胎注射了CRISPR/Cas9和新的DNA分子。48小时后,理论上每个可发育成8个细胞胚胎,对71个存活胚胎的54个进行检测发现,28个被成功切割,只有4个包含设计序列。或者说最终只有4个符合预期目标。黄军就认为这种技术不够成熟。

他们还发现存在许多脱靶突变,或者说对非目标进行了修改。这一问题也是该技术存在的重要安全隐患,因为这意味着该技术可导致无法预料的突变。这种突变的比例比在小鼠胚胎和人类成熟细胞研究中发现的突变药高许多。黄军就提出,他们小组只检测外显子组序列,因此只是部分突变,如果检测全基因组序列,应该会存在更多突变。

他怀疑存在某些内在原因导致人类胚胎更容易发生额外突变,也有可能是他们研究的胚胎本身异常造成的,他们的材料是两个精子受精的卵子。

这些研究显然挑战了暂停所有修改人类胚胎研究的倡议。Sangamo生物科学总裁Edward Lanphier是发起倡议的学者之一,他认为黄的研究就是这种应该暂停的情况。

哈佛大学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不同意黄军就小组认为CRISPR/Cas9技术不成熟的看法。他说这些研究人员没有使用最新的CRISPR/Cas9技术,如果采用新的技术,他们遇到的严重脱靶问题将可避免。

虽然研究人员同意必须等到伦理学和安全问题解决后才能将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临床应用的倡议,大部分都认为黄小组的研究没有问题,部分原因是这种异常胚胎不可能成为存活到出生。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物伦理学家John Harris认为,这并不会产生和试管婴儿更大危险,试管婴儿经常将不能存活的胚胎抛弃。Church认为,许多CRISPR/Cas9早期研究用于人类诱导干细胞,成熟细胞被重编程为能发育为多种细胞能力的干细胞,包括精子和卵子细胞。他不认为黄的研究有什么问题。

修改人类胚胎细胞在中国和美国许多州都是合法的,但是NIH说根据其规定不会支持这类研究,但是或许这些规定会发生修改。

黄军就小组使用的胚胎是不是以研究为目的的体外受精胚胎,因此这种研究如果在其他国家也会经过许多伦理学审查后才可能允许进行。

http://www.nature.com/news/embryo-editing-sparks-epic-debate-1.1742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174-886215.html

上一篇:人类胚胎基因修饰论文挑战杂志发表政策
下一篇:NIH重申禁止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
收藏 IP: 58.247.243.*| 热度|

6 刘洋 蔡小宁 zhangling bio2015 icgwang X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7: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