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信息透明是最好的止慌良药

已有 3035 次阅读 2011-3-29 12:32 |个人分类:显峰冷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信息公开, 黑龙江, 核辐射, 日本核泄漏

    日本的核危机还在蔓延。中国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通报:黑龙江三个监测点检测到了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初步确认系来自日本核电站事故。(3月26日新华社)
  这应该是日本核泄漏事故以来,核辐射“登陆”我国的第一条权威消息。有别于以往的景象是,这个让人忐忑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大面积的恐慌。我相信这不是因为我们的国民多么理性,面对未知的恐惧,再理性的人都会极度不安,这是生命的本能,稍早一些时候的“抢盐风波”就是例证;当然更不会因为麻木,这毕竟不是重复了万遍的谎言,而是官方首次披露的事实。
  我以为,政府对信息的详细披露和其公开透明的态度才是最有效的“止慌剂”。官方在通报这一信息时,有这么一句补充解释:“其对当地公众产生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官方消息不仅跑在了民间传言的前面,这追加的一句解释,也给了缺乏核辐射知识的普通民众一把标准的尺子。倘若这一信息来自坊间传言,而政府的权威信息迟迟不见披露或者遮遮掩掩,又会怎样?曾经发生在河南杞县的“钴60泄漏”引起的满城恐慌,就是典型的答案。放射物当然可怕,然而比其更加可怕的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恐惧。
  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这次事件中政府的作为。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我国国务院马上组成应急协调委员会,并在全国设点监测,每天对外公布数据并进行权威解读;黑龙江检测出放射性物质,官方不仅第一时间公开通报,卫生部网站还在次日专门登载“放射性核素碘-131健康知识问答”。这种一步一步做实的,主动、及时、真实的信息披露,实际上为政府赢得了信任,也才使得这一消息公开披露时,民众反而因为“全面了解”而变得泰然。
  这也给一些政府部门上了一堂课。过往的很多重大危机事件中,一些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往往习惯于封锁或选择性披露消息,担心信息披露得越早越全面,越容易造成恐慌。长此以往,来自政府的信息便会让人狐疑,当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政府便难以真正掌握舆论主导权。政府的权威信息不能第一时间公开,各种小道消息就会登堂入室;政府不能告知民众安全防护的策略,个体的自救就会无序展开,群体性恐慌就会蔓延。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吗?
  在任何危机面前,人类共有的同情心,毕竟敌不过对自身安全的焦虑感。这场危机波及整个太平洋沿岸国家,任何人都会担心,但担心不一定是恐慌,越是在可能的威胁面前,越应保持冷静和理性,这是战胜灾难的基本社会素质。但此时的冷静和理性,一定源自政府的信息透明和举措有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992-427527.html

上一篇:捉捉“瘦肉精”里的“寄生虫”
下一篇:惟财富论成败是坏教育
收藏 IP: 218.249.93.*| 热度|

2 水迎波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