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地震一周年:不要过度“消费”历史的苦难

已有 3884 次阅读 2009-5-8 11:29 |个人分类:观察院士|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旅游, 地震, 周年祭

媒体报道说,五一期间全国游客蜂拥北川,宾馆爆棚,道路拥塞。
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心态去理解这样的消息。这或许能让人感到一度慌乱的灾区复归生活的气息,也或许能拉动遭遇倾覆的当地经济走上复苏的轨迹。
然而,我总以为,那些残留的废墟不该(至少暂时不该)成为人们满足好奇的风景,毕竟那下面埋葬着数万同胞。他们同生还的亲人一样,需要平静,需要没有打扰的生活。
国殇一年,我们应该放下哀伤;国殇才一年,我们应该有所禁忌,更不该兜售苦难。也许若干年之后,这里会成为自然遗产风景名胜,但现在,请让罹难的亲人安息,请让生还的同胞心灵慢慢痊愈——国殇才一年。
可以想见,当一个人损毁的家园、丧生的亲人、受伤的心灵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过往的游客在慨叹和喧哗中走过,他要经受怎样的苦痛折磨。
《广州日报》报道说,一位灾区的村民坦言,对这番景象感到情绪复杂,他理解游客,可仍对平静生活被打扰的现状很不适应。这样的情绪,我在北川、汶川、映秀等灾区采访时,不止一次感受到。因为那些卷尘而来的旅游大巴,毕竟离他们的生活太远太远,却离他们的心痛很近很近。
我至今还记得映秀街头一个光头的游客,张口就问当地的讲解员:“你家里有遇难的吗?”我不知道,当看到对方偷偷拭去眼泪时,他心里有没有过歉疚。绝大多数游客并没有学会怎么面对废墟下的亡灵,面对那些受伤的心灵。
更让人担忧的是,几乎所有的重灾区都把地震当作一块招牌,并赋予貌似合理的由头,比如旅游产业,比如感恩教育。
的确,这是一个矛盾的选择。也许面对急需发展的经济,我们应该试着去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是,这毕竟不是一块普通的土地。做每一件事,首先应该考虑到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感情,不该轻易、盲目、武断的消费苦难、兜售苦难,甚至开发苦难。因为,这是对生命最大的不尊。
而对于游客,如果你真是要去送上哀思,那就请遥寄吧,就像去年的哀悼日一样,无论你在哪里,面向汶川方向,心里默哀就够了。如果你是为观光,在没有学会尊重亡灵和生者之前,请留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992-230652.html

上一篇:科学界不需要“算命先生”
下一篇:高考加分:危险的“良策”
收藏 IP: .*| 热度|

1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