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与AI不同,人机混合智能是情理结构

已有 1888 次阅读 2021-11-8 22:55 |个人分类:202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如果说人工智能是人类理性的产物,那么人机混合智能就是人类理性与感性的共同产物,如果只有理性,就是机器了,机器没有情感;都是感性的话,人就是动物了,动物没有什么理性。人类感性与动物感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类还有理性相伴。

人类之初既不是孟子的“性本善”,也不是耶稣的“有原罪”,而是中性的,若把之放入狼群,就是狼孩,若把之放入社会,就是人孩,当然,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孩子。人类社会的复杂常常在于混阶、混颗粒度立体(而不是各种平面的图谱和网络)的相互作用和多重因果叠加纠缠,Pearl先生的《为什么》仅仅延续了西方传统——试图从数理的角度破解因果关系,殊不知,他一开始就偏离了真实的生活常识:人类的因果关系既包括自然的同时也包含社会的,既包括客观事实性的实然有时也常常包含主观价值性的应然,这种杂乱无章的混合表现俗称为“复杂系统”。

如果把人工智能看成低层为数学的结构建筑,那么人机混合智能就是低层为复杂系统的情理结构,其中的根本是人类的算计,算计是活的计算,算计不但构建起了一座座分科而学的丰碑(数学、物理、化学、经济、法律、政治、历史……),而且还树立起仁(人性/思想)、义(应该/合宜)、礼(制度/程序)、智(是非/分类)、信(解释/鲁棒)的围栏和边界。遇到逻辑不自洽或悖论时,机器往往会死机,而人类意识却可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如果把物质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意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事实的价值反映,那么休谟之问从事实中能否推出价值则可近似为物质能否变为意识机器能否思维的问题,那么事实性计算与价值性算计之间也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共存共生问题。

如果说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是回归希腊,把人从神学、上帝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引发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导致理性主义、个人主义盛行。那么未来的人机环境系统智能将回归以人为本的宗旨,把人从机器(高科技机器和各种社会机器)的束缚下解放出来,重新确认和界定人是目的,发掘和发展个性才能,使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人机环境系统中有不同的人,同时也有不同的角度和意图(包括对手),如何"与或非+是非中"这些人性呢?也许一旦掌握了人性以后,我们就有希望在其他各方面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了。

或许,对人类而言,理性的极限是一种感性,从几个司空见惯的符号中(E=mc2)竟也能看出美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841-1311553.html

上一篇:读《剑桥五重奏-机器能思考吗》
下一篇:元宇宙
收藏 IP: 124.64.12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