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61.135.127.*   [31]张成岗   2018-11-6 19:32
科学家的使命: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并“告知”朋友们和同行们,“是知也”
IP: 61.135.127.*   [30]张成岗   2018-11-6 19:02
自评——生命科学的研究,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从物质到生命的)存在的现象与动机”的哲学问题
IP: 61.135.127.*   [29]张成岗   2018-11-6 18:3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8%95%E9%87%91%E6%A3%AE%E5%AE%9A%E5%BE%8B/751627?fromtitle=%E5%B8%95%E9%87%91%E6%A3%AE%E5%AE%9A%E7%90%86&fromid=8810465
IP: 123.113.239.*   [28]张成岗   2018-9-24 21:15
接下来,应该致力于停止为慢病失控继续缴纳“智商税”。
IP: 111.192.68.*   [27]张成岗   2018-9-3 12:59
处方常见缩略语:1、po,口服;2、im,肌肉注射;3、iv,静脉注射;4、ivgtt,静脉滴注;5、qd,一天一次;6、bid,一天两次;7、tid,一天三次;8、qid,一天四次;9、q8h,每8小时一次;10、qn,睡前;11、Rp,取药;12、sig,用法;13、prn,必要时。
IP: 111.192.68.*   [26]张成岗   2018-9-3 12:48
bid(bis in die)每日二次
tid(ter in die)每日三次
qid(qualer in die)每日四次
q3w(3 weeks using a)3周使用一次。
IP: 111.132.86.*   [25]jsq6888   2017-8-26 12:39
(尤其是,这种“精神满足”可以“内求”而不是“外求”,即一个高人可以通过掌握强大的精神(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和力量,来完成自我的理解,表现为自我价值的实现).

支持, 内求可以获得长寿,外求一般没有长寿。   普天之下,莫非如此。
IP: 111.132.80.*   [24]jsq6888   2017-7-28 11:04
老师好,皂苷是多糖吗?

资料显示:皂苷由皂苷元与糖构成。组成皂苷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等。
我的回复(2017-7-28 21:21):不是,是另外一类化合物。
IP: 111.132.95.*   [23]jsq6888   2017-5-10 20:58
老师好,目前的医疗理论和概念都是从三维空间来认识疾病,所以许多慢性病无法治愈。
您的菌群研究是否属于四维空间概念。  因为菌群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且时间变化无常。

下面视频中有一些关于疾病从多一维度上考虑的。
北大教授破解生命维度玄机
http://bbs.artron.net/thread-4372242-1-1.html
IP: 222.35.224.*   [22]jsq6888   2016-11-30 00:03
在肠道内的维生素C是乳酸菌的食物之一,能增加益生菌数量.  这个说法有肯定的依据吗?

另: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教授在2003年说过,他每天服用维生素C400毫克,并已坚持10年.

南京大学著名教授郑集先生几十年来每天服用维生素C600毫克,活了110岁。堪称最长寿学者。

因此,看来维生素C是很好的维持肠道菌群的物质。

这里有一篇关于维生素C的科学争论和根据时间的演变观点:
http://bbs.hlgnet.com/info/u1_4712173/
我的回复(2016-11-30 11:51):非常有道理
IP: 111.197.157.*   [21]jsq6888   2016-7-30 21:14
张教授您好,

看了您的博克全部文章,非常认同您的学术观点和研究.
有一些国外报道认为调节肠道菌群能够改善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方面的疾病。
您的柔性闭谷和菌心学一定能够对这方面有很大帮助。     

相信将来一定能做到。   谢谢。
我的回复(2016-8-5 22:15):谢谢您的鼓励!
IP: 173.76.35.*   [20]何毓琦   2016-2-1 21:17
Thank you. But please read the first sentence of anyone of my blogs first.
IP: 114.245.178.*   [19]何宏   2015-2-16 13:03
我觉得一些中医说的用药后排出的宿便,其实就是肠道的菌群尸体,否则那有那么一大团在肚子里堵着的东西。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07/18/840524_154102318.shtml
我的回复(2015-2-22 11:35):很有道理啊
IP: 222.35.130.*   [18]何宏   2015-2-14 23:54
张博士好,
好久又没有联系了。你们有从膳食角度研究血液病吗?我最近因为一个机缘,看到许多痛苦不堪的血液病人,容易骨髓系统就紊乱了,甚至完全不造血了,或造的是有问题的血。
我是否向你介绍过一位刘合群“大师”,他把一些主要的慢性疾病全都解释成为体内器官组织中的应力,把疾病的产生解释成气堵、痰堵、血堵、宿便,然后用一根针来解决体内应力,并治疗多种奇怪疾病。
我觉得,人们总还是很身边的世界看得太简单化了。你用微信吗?我的微信号是 Landmark1723;何宏
IP: 123.114.168.*   [17]张成岗   2014-11-11 21:26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一定继续努力做好后续的完善工作!
IP: 124.234.79.*   [16]yanan2015   2014-5-12 14:35
张教授您好!向您请教一个问题,肠道菌群中有哪些细菌可以产生氢气?这些细菌的正常比例是多少?每天大约可以产生多少氢气?个人感到肠道菌群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它们产生的氢气。当然这需要实验证实。谢谢您!
我的回复(2014-5-12 22:39):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有意思,我自己还没有具体仔细研究过,不过您可以查阅文献,或者直接咨询赵立平老师和孙学军老师。我们后续可能很快会在此方面有所研究的了。
IP: 202.38.153.*   [15]金义光   2014-2-8 11:41
http://www.nature.com/nm/journal/v20/n2/abs/nm.3444.html?WT.ec_id=NM-201402   关于胃肠菌群降解纤维素的研究
IP: 218.241.202.*   [14]金义光   2014-1-16 17:51
Elaine Hsiao, 28 加州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

肠道菌群除了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和免疫一同,它们还能够影响人的社交和情绪性行为。Hsiao 在她的《Cell》论文中,向人们首次展示了,肠道菌群的改变能够影响孤独症小鼠模型的行为。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8191.html
IP: 218.241.202.*   [13]金义光   2014-1-13 10:35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99957&do=blog&id=758524
对你很有用
我的回复(2014-1-15 03:41):已经认真拜读了,的确非常有用!
我的回复(2014-1-15 03:41):已经认真拜读了,的确非常有用!
我的回复(2014-1-13 11:07):的确是个好东东
IP: 218.2.227.*   [12]yuanlong2013   2013-12-13 14:47
l老师,您好,肥胖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菌脑’控制了‘人脑’,很有意思,我想做一些神经肽,而且是抑制摄食这方面,能否将神经肽和肠道菌群联系在一起呢?
我的回复(2013-12-13 14:49):应该可以,而且本来就存在胃肠道神经系统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3 0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