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菌心说”学说之“人菌不了情”——人体是菌群的用户

已有 1306 次阅读 2016-8-28 10:1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菌心说”学说之“人菌不了情”——周末畅想曲:乔布斯,iPhone,菌群,人体,欲望,心理与意识——人体是菌群的用户,并且需要确保成为良好菌群的用户,以便获得长期的身心灵健康


张成岗(菌心说·柔性辟谷,2016.8.27)


八月下旬的北京,逐渐展现出秋高气爽的真面目,在蓝天白云掩映下,人也在不断地变得神清气爽起来,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人的思绪也逐渐开朗,思考着人生如何能够每天拥有着新的模样。

把“菌心说”学说捧在心里,用“菌群”的眼光来看人体,无意中感觉到人体和乔布斯的iPhone之间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使用过苹果手机的朋友也都知道乔布斯对于iPhone设计风格的要求:封闭、不得拆装。因此,和比尔·盖茨的微软以及PC系统不同,苹果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走的是一条高度自治、高度自洽、高度自我管理的系统,这种要求和乔布斯对于“禅”的追求甚至于苛求有关,即他的作品已经趋向于高度完善,不需要他人的额外动作,只需要正常使用就行了。

在乔布斯设计苹果系列软硬件之前和之后,大量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还是允许甚至鼓励广泛修改和升级的,尤其是以开源(Open Source)为代表的安卓系统等,给了玩家大量的自由空间去打补丁和创造新的元素,当然同时也就增加了病毒的风险,形成了开源体系需要长期面对debug的任务,是广大程序猿必须正面对待的问题。

然而,本文的主题并非深入剖析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是用来参考这个内容来讨论人体的,因为,根据我们提出的“菌心说”学说观点来看,人体似乎颇像是类似于苹果系统的一个自洽式封闭系统,而并不是一个开放系统,而且,人体这个系统的用户,除了人体自身之外,更主要的是人体共生微生物尤其是肠道菌群的用户,而人的大脑的存在,似乎则是菌群大脑(菌心,菌脑)通过人脑指挥人体摄食的必然需求——换言之,菌群通过人脑指挥躯体为菌群摄食,人脑和躯体类似于iPhone手机、而菌群则是人体这个“封闭式系统”的用户而已,甚至不妨可以理解为:人体是肠道菌群的“打工仔”。

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封闭系统呢?这是有生物学原因的,即当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在子宫着床开始胚胎发育之后,人类30亿碱基对的DNA指令系统驱动胎儿完成为期十个月的发育过程,在子宫内完成“人体”这个器官的“装配”,形成能够分娩、出生、存活的婴儿的肉体,相当于一个新的iPhone手机在工厂中组装完成之后可以出厂使用了。换言之,子宫其实就是人体(胚胎)的“装配车间”,和手机生产、汽车?装配是一样一样的。在子宫里边的十个月期间,胎儿的各个系统均已经组装、调试、测试完成,就等着正常分娩了。如果在组装、调试、测试过程中有严重问题的话,就会通过“流产”等方式终止妊娠,避免有问题的胎儿出生。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不受外界因素干预的过程,类似于一个“自闭”式发育的过程。

当胎儿完成足月发育、一朝分娩、呱呱坠地之后,相当于iPhone手机开始出厂,准备提交给用户使用了。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手机的用户是人,那么,人的“用户”是谁呢?这就是今天的帖子要说的话题。

可能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即“我”是谁的用户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答案已经趋向于明朗了,即人体其实是菌群的用户,并且需要时刻确保成为良好菌群的用户,因为当人体出生以后,来自于产妇(妈妈)的菌群以及环境里边的菌群就会很快来到婴儿体表以及肠道,经过互相选择后,良好的菌群开始定居下来,而且这些菌群将会持续使用人体开始为自己(菌群)进行终生的“觅食”工作,其中最重要的“菌群觅食”行为就发生在胃肠道,表现为我们人体每天的饥饿感,即每当我们的胃肠道菌群需要食物(碳源)进行繁殖活动的时候,这些菌群就会(充满善意地)开始破坏、消化、分解人体的胃肠道黏膜,从而引起我们人类非常难以抗拒的饥饿感,就得赶紧去吃饭(从而长身体)。一旦吃了饭,食物进入胃肠道之后,这些菌群就会转而攻击、消化、分解食物,而不再破坏我们的胃肠道黏膜,人体就不会感觉到疼痛了,这就是我们人类吃饭的真相,也是我们发现的“饥饿源于菌群”的关键。换言之,菌群通过传递饥饿感而“使用人体”,我们的肉体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而被菌群使用的。因此,从这个关于“吃饭的原理和真相”来看,不妨可以认为:我们的肉体是菌群“猎食”的工具,菌群是我们的肉体的“主人”,如果我们不去给菌群“奉献”食物,菌群就会直接破坏我们的胃肠道黏膜作为食物,结果导致我们的肉体受到伤害,容易形成肠漏综合征(leaky gut)而引起一系列问题。

那么,我们的大脑在做什么用呢?同样地,和手机做一个类比,大脑相当于手机操作系统,需要驱动硬件运行。我们的大脑也是类似,在“吃饭”这件事情上需要听令于菌群“主人”的呼声,表现为一个人对于饮食的偏好,例如有的人喜欢酸的或者甜的,根源上是在于他的“菌群主人”的指令。然而,我们的大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认知判断和决策,即用来决定一个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吃什么或者不吃什么。换言之,“菌群”是我们每个人的“吃饭、摄食”信号的主人(起源),而大脑则是判断、决策、执行者。如果我们的大脑能够针对菌群的指令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比较合理而不会偏执,具体表现为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及理想的健康状态,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健康,而不会出现亚健康和慢性病等问题。反之,一旦身体有恙,则说明这个人没有能够处理好他的大脑认知判断和他的肠道菌群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为胡吃海喝、饮食无度、焦虑抑郁、疲劳易怒等种种异常,并非是他的肉体没有被设计好,而是由于他错误地理解了菌群的饮食动机需求,使用了错误的方式去满足这些表观需求,最终导致身体异常。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柔性辟谷技术进行调理改善,即每天一日三餐各喝一袋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减少或消除人体的饥饿感,连续7-14天只喝水不吃饭,让菌群和人体均进行充分的休息阶段,从而协助促进良好菌群生长、不良菌群被人体抑制的效果,这样的话,人体就会变得更加健康,更加适合于良好菌群的生长,良好菌群反过来也会促进人体趋向于更加健康的状态,这个人的思想和心理状态也将会变得更加清晰透明起来,愈加接近于窗外秋高气爽的北京的蓝天白云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999206.html

上一篇:通过柔性辟谷技术改善人体慢性病症状
下一篇:肠道菌群,难道你的名字叫“贾军鹏的妈妈”?菌群叫你回家吃饭了
收藏 IP: 125.34.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