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转载]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已有 1277 次阅读 2021-12-22 09:3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凤凰中心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 2021-12-21 18:13

收录于话题 个内容 



image.png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 北京   


image.png

https://mp.weixin.qq.com/s/D0oGAtoh7xLCSjNzc2lX-A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及生物信息学的科学和技术体系,聚焦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蛋白质组特征及功能调控网络等重大科学问题,旨在揭示重要生命活动和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蛋白质(群)调控规律,发现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标分子,为生物医药创新理论与实践和人类健康发展提供源动力。

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方针,为发挥本实验室的学科优势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促进实验室与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推动我国蛋白质组学研究发展和原始创新,结合本实验室研究实际,现发布实验室2021年度(第十三期)开放课题指南,面向国内外接受开放课题基金的申请。


一、主要资助方向


1、蛋白质组学新技术新方法

针对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瓶颈,系统开展规模化蛋白质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研究重点包括发展灵敏、准确的蛋白质分离、鉴定和定量新方法;通量化蛋白质功能分析新方法。

2人类器官蛋白质组精细组成及其功能调控网络

完善规模化蛋白质分离、鉴定及其定位和相互作用技术平台,揭示以细胞精细结构和多维度蛋白质组学为代表的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的蛋白质组构成原理及其功能调控规律,构建细胞层次的人类器官蛋白质表达谱、修饰谱、定位图、连锁图;以基于蛋白质组和信号通路发现“网络节点标志物”为代表的方法学问题,以及人类重大疾病发生发展中蛋白质组/群的精细调变等应用性问题,发现一批具有重要功能的新型基因(群)和蛋白质(群)。

3重大疾病相关蛋白质组研究

在正常组织器官蛋白质组研究基础上,开展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研究,系统研究重大疾病病理过程中蛋白质组变化,建立动态观察重大疾病发生发展各阶段的分子标志物体系,筛选疾病诊治、分子分型等分子标志物,阐明这些分子标志物在不同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为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措施。

4、蛋白质组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研究

建立系列蛋白质组数据质量控制、定量分析、数据库和分析平台及基于蛋白质组的系统生物学数据挖掘方法和平台体系,发展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的生物信息学体系,并以肝脏等器官蛋白质组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整合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等研究成果,进行生物学网络结构、功能和进化特征的分析,建立器官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理论模型;基于规模化组学数据对蛋白质组构成和调控规律以及生物学复杂性实现规律得到新的认识。



二、申请须知


1、凡符合以上研究方向的研究课题,均可向实验室提出课题基金的申请。资助金额视研究内容而定,每项课题可获得15万元经费支持,年限为2年。本年度计划资助5-10项课题。申请时间:2021年12月20日至2022年1月7日

2、开放课题主要支持实验室及依托单位以外的研究人员(客座研究人员)与实验室固定人员合作进行研究的课题,由客座研究人员和固定人员联合申请,客座人员担任课题第一负责人,固定人员担任课题第二负责人。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国重固定人员同年只能作为合作者申请1项同类型项目

4、凡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博士后经历或相应水平的国内外学者均可与实验室固定人员合作提出申请,填写《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并由所在单位的学术管理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于2022年1月7日前将签字盖章的《申请书》一式3份及电子版交于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人员申请时,不需要推荐;其他科技人员申请时,需2名高级职称科技人员推荐。



三、联系方式联系方式



电    话:010-61777004   

电子信箱:proteomecenter@163.com 

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科学园路38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102206



点击下方小程序,下载附件: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


image.pn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1317640.html

上一篇:[转载]第九届公共政策智库论坛暨乡村振兴与“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燕山大学成功举办
下一篇:[转载]来自张林科学网博客:我们不知道答案的125个科学问题(12)生命的起源
收藏 IP: 124.207.3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