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肉桶”模型还是“菌桶”模型?——关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菌心说

已有 1506 次阅读 2016-9-5 08:2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肉桶”模型还是“菌桶”模型?——关于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菌心说”学说辩证解析


张成岗(菌心说♡柔性辟谷,2016.9.5)


从宏观的相似性来看,人体和一个木桶或者一个酒瓶并无本质差异,只不过木桶里边装的是水或者沙土等,而酒瓶里边装的是酒,那么人体里边呢?对,从“菌心说”学说的角度来看,人体里边装的是“菌群”,即人体是菌群的“木桶”或“酒瓶”,只不过作为第二基因组的菌群是活的、作为第一基因组的人体也是活的,所以,不妨可将人体理解为装载着菌群的“肉桶”或“菌桶”而已。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的过程中,菌群与肉体都在发育、发展之中,并且在从摇篮到坟墓之间的百年寿命期间,人体和菌群两者终生都在进行互动,我们每天一日三餐的饥饿感,源于菌群繁殖需求通过“善意的”“破坏或消化”人体胃肠道黏膜所导致,人体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出于防止菌群破坏人体而迫使人们吃饭,从而避免菌群破坏和毁灭人体(虽然这是菌群的天然倾向性),而且我们人类的欲望和心理活动的信号,也主要来自于人体这个“菌桶”里边所装载的菌群,通过脑肠轴向大脑和神经系统传递这些信号之后,人体在大脑指挥下对来自于菌群的饥饿、欲望和心理等信号通过肉体的吃喝拉撒睡、喜怒哀乐悲等方式表达出来。两者协调则人体健康,否则人体就会表现出慢病症状。

综上所述,从“菌心说”学说角度看人体,我们不应该只看到人体这个层面,同时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看到作为一个“脏器”或者“容器”的人体这个“肉桶”里边所装载的“内容物”即菌群,而且事实上我们关于“菌心说”学说的研究也已经强烈提示了这样的逻辑“人心即菌群、菌群即人心”,后续我还将继续论述。显然,没有菌群则人体容易成为“行尸走肉”,没有人体则菌群“居无定所”,只有达到人体这个“形式”和菌群这个“内容”的高度、完美统一,我们人类对于自己、自我、自然以及自在的理解,才能够“刻骨铭心”起来,也才有可能达到“大自在”的高级认知和精神状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92-1000922.html

上一篇:从“菌心说”学说看过来,其实“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本质含义
下一篇:肠道菌群应该成为解决我国慢病防控难题的关键所在
收藏 IP: 103.19.6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