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kin 美丽的贝加尔湖

博文

一个两次入选HHMI研究员的非破格学者

已有 7277 次阅读 2013-5-25 20:58 |个人分类:人物记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教授, 俄罗斯

   前几天,一位28岁的小伙子在美国博士毕业再做两年博士后之后直接获得了武汉大学教授职称的新闻成为科学网讨论的热门话题。号称一天能写50篇精选博文的知名博主陈安兄的一篇博文“武汉大学乃至中国多数大学都不懂基本的学术规范”不仅加精而且上了科学网头条。骗了1.3万多的点击量和100多个评论,大部分留言还是持支持态度。

      我也基本支持陈安兄的观点,而且欣赏饶毅院长在北大生科院的做法,因此我在后面留言:

[20]赵明  2013-5-21 21:34

     我赶脚饶毅在北大生物学院的做法值得推广,尤其在985高校。

【2007年9月以后新聘教师,全面实行预聘制,学院对教师支持和要求同时提高。博士后应聘者起步皆为助理教授,但有国内正高职称的所有学术待遇(如独立实验室和带博士生等)。他们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经过两次国际同行评审才能通过副教授晋升为正教授。这样的制度使教授起步后至少十年内习惯以治学为第一要务,完全放弃以前国外博士后回国立即成为中国正教授而无晋升压力、难以再严格要求的现状。从助理教授晋升副教授、从副教授晋升正教授,其学术水平需要与国际上较好的大学可比。在此过程中,确立北大生科院的学术标准不低于国际同行。通过新的体制机制使年轻人不至于在不良学风中迷失方向,养成热心学术、追求卓越的习惯。】

 

博主回复(2013-5-21 21:55)俺们一直在倡导这个做法啊,在饶同学倡导之前
这也是常识啊,西方一直这样干着

 

       陈安兄基本上是逢饶必反,但在这个问题上,陈安也支持饶毅做法。

      安博士为了佐证武汉大学不懂基本的学术规范的观点,费劲巴拉的在网上把杨振宁、李政道、丘成桐、陶哲轩的简历一一找来。看见了吗,这些诺奖、菲尔茨奖获得者的大牛们,比你不知高了多少个数量级,人家也是从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一步步走过来滴,虽然中间的年限可能比较短。

      这些个大牛虽然都是华人,但都是沿着西方的职称系列。我突然想起一位认识的俄罗斯学者,年龄和我相仿,此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数学系,1992年在俄罗斯科学院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Biophysics研究所获得Ph.d1998年在State Scientific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GosNIIGenetika"获得俄罗斯国家博士(D.Sc)学位。附带说明一下,俄罗斯的国家博士不是脱产读出来的,是在工作中干出来的。

     这位俄罗斯学者凭借自己的数学功底,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他1993年获得Ph.d以后,直到2007年才获得教授职称。那么在他博士毕业后到获得教授职称的十几年里,他取得了哪些学术成就和成果呢?

      实在不好意思,我没有能力点评他的学术成就,但我可以列举一下因为他的一些学术成就而取得的一些荣誉吧。

      1、比如在2000年和2006年,他两次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HHMI)(http://www.hhmi.org/research/international/gelfand_bio.html)。搞生物医学的都知道,能入选HHMI研究员的基本都是世界一流学者。目前大约有330HHMI研究员,其中15人是诺贝尔奖得主,169人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5年,中国科大校友骆利群、庄小威入选HHMI研究员,他们在2012年同时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2003年以后,他就是PloS BiologyBioinformaticsBMC Bioinformatics等一流杂志的编委;发表了NSCI论文。我大概检索了一下,初步估算他的H因子大概在60左右。

      我不知道他如果在中国的话,是否早就是教授甚至院士了,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他在俄罗斯,只能在取得国家博士将近十年后才能拿到教授职位。

      他是谁?他就是:Mikhail S. Gelfand——首届沃尔夫奖得主IM. Gelfand的孙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350859.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615-693431.html

上一篇:周末娱乐贴——柴静专访张艺谋
下一篇:肖传国教授强势回归科学网
收藏 IP: 1.202.186.*| 热度|

15 张海霞 李学宽 陈小润 喻海良 黄岚 曹聪 魏东平 罗德海 王德华 赵美娣 陈冬生 魏武 蔡庆华 李宇斌 Eeroaca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