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胡业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胡业生 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专业走向项目”的教育模式转型
2025-6-1 10:54
复旦大学提出的 “ 由专业走向项目 ” 的教育模式转型,本质上是将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顶尖高校的跨学科育人理念本土化,旨在破解传统学科专业教育的知识内卷化、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结构性困境。这一转型以 ** 问题导向和项目载体 ** 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从 “ 专业中心 ” 转向 “ 问题中心 ” ,构建适应 ...
9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基于案例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
2025-5-31 15:09
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的教学目标,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系统论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分析案例教学的本质价值,使用表格对比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差异。 案例教学设计四原则: 提出 “ 生活化锚点、矛盾性情境、方法论显 ...
180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淮河文化思想元素融入教育课程
2025-5-28 11:02
将淮河文化思想元素融入教育课程的理论探索与体系建构,需立足淮河流域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质和当代价值,以文化认同、价值引领和实践创新为核心,构建兼具地域特色与普适性的教育框架。以下是系统性路径和体系建构思路: 一、淮河文化思想元素的核心提炼 1. 历史哲学维度 治水精神:大禹 ...
9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高校人工智能教学设计
2025-5-19 08:44
大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结合技术发展、学科交叉、社会需求及教育规律进行动态调整。以下是基于当前教育实践和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 一、课程体系建构的核心逻辑 1. 动态迭代与技术跟进 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迭代迅速,课程体系需持续更新。例如,华东师大《人工 ...
71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算法
2025-5-19 08:32
大数据推荐算法基于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和物品特征,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用户兴趣并生成个性化推荐。其核心原理可分为以下几类,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技术优化: 1.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原理:通过分析用户或物品的相似性,预测用户兴趣。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 User-Based CF ):寻找与目标用户兴趣相似 ...
9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社会运行逻辑之财富路径异化考察:以高校教职人员财富收益市场化为例
2025-5-14 09:53
社会运行逻辑之财富路径异化考察:以高校教职人员财富收益市场化为例 一、背景与核心问题 传统社会中,高校被视为“知识圣殿”,教职人员的财富路径以体制内薪酬+学术声誉积累为核心。但随着市场化逻辑渗透至教育领域,财富获取模式发生结构性异化: 政策驱动:中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
131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思政教学重点是
2025-5-13 10:09
思政课教学,在认知能力层面方法最重要,在价值观引导层面是非最重要,在讲故事层面情节最重要,三者融合创新最重要。这三种观点分别从不同传播维度,准确抓住了核心要点,以下进行详细阐释: 在认知中方法最重要高效获取知识:在认知领域,人们致力于理解和掌握各种知识与技能。方法就像是通往知识宝库的 ...
13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过度形式化与合理形式的界定标准
2025-5-13 09:54
过度形式化与合理形式之间存在一些可观察和在一定程度上可量化的标准,这些标准有助于判断一种形式处于何种状态,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 目标导向性 合理形式:有明确且与实际成果紧密关联的目标。可以通过量化目标完成率来衡量,例如一个项目设定了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且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开发目标 ...
9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科教育标准化建设
2025-5-13 09:40
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契合地方与行业需求:蚌埠学院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蚌埠及周边地区产业需求。例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围绕蚌埠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控制等知识和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强调实践能力与 ...
10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反脆弱性设计的核心
2025-5-13 09:27
在高等教育领域,高校合并作为一种系统性变革,其反脆弱性设计的核心在于通过结构优化和机制创新,使系统在应对内外压力时不仅能够抵御风险,还能通过动态调整实现自我强化。以下以高校合并为例,结合实践案例,从关键环节、核心理念、有效逻辑和成熟机制四方面分析系统反脆弱性的建构路径: 一、关 ...
98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9 1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