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OBE视角的红色文化教学思考 |
胡业生 邬旭东 蚌埠学院
OBE理念是“以生为本,结果导向,持续改进”。借鉴此观念进行思政教学顶层设计,是因为其逻辑与立德树人的底层逻辑一致。以OBE框架分析问题,倒逼教学改革也是文化扎根与价值输出的一条路径。
一、红色文化生成理路
红色文化生成理路主要包涵八个要素:红色文化是革命时代形成的心理、信仰、目标、愿景,塑造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逻辑径路与情感倾向。生成理路是红色文化生成内在逻辑和因果关联,基于对困境的体认,民众探究解决困境的出路和办法,探究过程所树立的目标愿景。
文化属性的界定遵循几点原则:
一是坚持历史逻辑统一的原则。从文化属性看,文化与颜色逻辑上如何自洽?
(1)特征与属性内涵一致。文化是时代精神,红色是火的颜色,这种带来生存的火是对生的渴望,那么充满期待的生活成为一种精神状态就是这种文化特征,也是文化属性。
(2)红色文化存在发展底层逻辑与价值指向一致。红色文化是应对民族生死考验困境时,民众生存状态的自觉和价值转向,坚持历史是对过去经历的一种肯定,对生存困境的改变是发展的逻辑,坚持尊重历史与推进发展就是红色文化的发展过程。
(3)两种存在融合路径一致。历史与逻辑两种不同的存在,在新的发展目标中符合逻辑地关联起来之后,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存在,这种存在以新的文化样态表达其属性和生成理路就是文化内涵。在生成过程中,心理要素与意识要素互嵌、互构、共生,其生成逻辑与价值输出具有内在一致性。
二是坚持辩证思维逻辑,善于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抓住主要矛盾,是历史创造者发挥主体能动性激发精神内在动力。
(1)认识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红色文化思考问题的逻辑进路是吸收辩证法的两方面,“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动态和体系中保持客观立场,把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系统论中保持文化系统的开放性。在坚持科学理性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在认识论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范式和与范式遵循契合的底层逻辑,融合创新的价值指向,形成新的文化思维模式。
(3)价值论中保持价值与真理的统一。在红色文化演进过程中,始终保持进阶的发展方向,坚持实践论的检验标准,激发主体能动性、以合乎目的性、规律性、价值性。
三是红色文化的实践逻辑。立足中国国情,扎根民族文化与心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与方法,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任务导向开展革命实践,凸显人民性、批判性、建设性、创新性的多元特征。
二、红色文化与思政教学融合路径思考
(一)深耕教材,读懂学生,构建“主题式”教学内容新体系
深度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思政课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深入调研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理论关注点和困惑点;结合教材重难点和学生关注点,形成教学结合点,构建思政课“红色文化主题式”教学内容新体系。教学内容的“主题式”整合,避免了教学中“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脱离教材;要么无视学生,要么迎合学生”的问题,确保思政教学紧扣课程目标和主旨,有效实现了教材要求与学生需求的有机结合。
(二)问题导引,激活思想,首创“问题链”教学新方法
首创“问题链教学法”。
一是突出问题意识,将问题而非结论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起点,从解决问题着手,以问题回应学生需求,增强教学针对性,提升教学实效性,避免了思政课教学中的生硬灌输;开展深层次的红色文化认教育教学。
二是突出重点意识,把握主要矛盾,聚焦重点难点问题,以简驭繁,避免教学泛泛铺陈、面面俱到;深度分析红色文化精髓,以学生理解的方式,优化教学设计。
三是突出逻辑追问,以问题链引导教学,点燃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用严密的逻辑和透彻的理论说服学生,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和获得感显著提升。教育就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这就是教育的逻辑。只有坚持正确的逻辑才能有效教书育人。
(三)拓展时空,综合创新,打造“主课堂+”立体教学新模式
高效拓展教学时空,打造“魅力课堂群”,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联起来。构建“行走的课堂”,搭建“一主两翼”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推动理论与实践有机对接;构建“网络课堂”,创新教学技术手段,推动思政课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构建“人文课堂”,开设市级思政课、思政选修课、人文通识课,拓展学生视野,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的人文滋养。
注:本文是安徽省高校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jyxm091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2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