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而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shift 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再想一想

博文

汉武帝与太初改历-1

已有 2742 次阅读 2021-4-14 15:4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他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治和对匈作战的武功深刻塑造了我们整个民族和民族的文化,因此汉书有“雄才大略”的评价,汉武帝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不太重要,但仍然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的就是创立“太初历”。公元前46年,古罗马执政凯撒在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协助下创立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儒略历”,现在采用的“格里高利历”就是对“儒略历”的修正。“太初历”创立于公元前104年,它对中国后世历法的影响不亚于“儒略历”对基督教世界的影响。

历法是一个文明的标志性成果。地球和其它天体的运行周期地影响地球上的万物,是天然的时间单位,因此天文观测就成为建立历法的必然选择,同时,古代的天文观测都带着占卜的成分。我国从远古时期就重视天文历法的研究,有黄帝造灵台之说,灵台就是观测天象之所,后世的历朝历代均建有这样的场所,不过名称略微不同罢了。除了专门的场所,还要营造专门的设备,并有专职的人员运行维护,而涉及历法和天文观测的内容,则往往要写入史籍,这个传统很大程度上是由司马迁在《史记》中肇始的。

现在的基本时间单位是“秒”,古代对时间没有这么高的精度要求,古代的基本单位是“日”,历法就是要建立“年”、“月”、“日”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们国家自古就采用了地球公转周期与月球公转相结合的“阴阳历”,以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定义的“回归年”为365.24219日,而月球的转动周期“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恒星月”平均为27.322天,“年”、“月”、“日”之间的非整数关系会周期性的累加,计时时间较长时就会产生较大误差。历法需要基于高精度的天文观测,建立一定的算法,推算和修正这些误差。

古籍记载的汉以前历法包括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及鲁历。其中前5个可以认为是整个朝代的统一历法,而“鲁历”则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历法。这是因为周幽王、历王以后,周朝皇室逐渐式微,缺乏了观测天象、推算历法所需的能力和权威,因此各诸侯国建立起自己的历法,与之对应的,是各国都采用了各自国君的年号。由于孔子著《春秋》,使得鲁国历法得以流传。在《史记》中,有关天文观测的记载。例如日食、彗星等,在春秋时期到孔子去世记录在鲁国,战国时记录在秦国。刘邦建立汉朝是草根举事成功,整个团队缺乏历法推演这方面的人员,因此沿用了秦历。《汉书》言“汉兴,方纲纪大基,庶事草创,袭秦正朔。以北平侯张苍言,用《颛顼历》”这里《颛顼历》就是秦国及秦朝采用的历法。到了汉朝,多次发生初一见到月亮,十五月亮非满月的现象(“朔晦月见,弦望满亏”),说明秦历已经积累了超过1天的误差,因此在汉武帝元封7年,“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历法要顺应“天时”,王朝的建立“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史记.历书》)。这就是“太初改历”的由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265-1281951.html

上一篇:原子钟那点事
下一篇:汉武帝与太初改历-2
收藏 IP: 210.72.7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