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和分子病理技术创新创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WangXY

博文

别瞧不起这样的“笨科研” 精选

已有 14976 次阅读 2010-9-18 04:27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作者:王孝养  

    最近,新乡医学院王立东博士等在人类第10号和20号染色体上发现两个食管癌易感基因(PLCE1C20orf54),这一发现的成果刊登在顶级杂志《Nature Genetics》上。(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8/236415.shtm?id=236415)。在这样一个不太有名的医学院能作出这样的成绩本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然而,有些网友在网上留言,对这样的成果却是嗤之以鼻。如有网有留言说:“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法(GWAS)其实就是烧钱,靠的不是水平,而是资金,没任何创新性。这篇文章的花费是千万为单位的人民币。呵呵,老外赚走了数千万的钱(芯片),中国人赚到了paper(文章、白纸)”。另一网友留言:“学学人家施一公老师和王晓东老师的文章,就那么几个人。这里又是一长篇作者人数,晕,和华南理工大学整天宣传的那个什么华基因院的文章一样,又臭又长”。

       的确,这些科研从方法上没有什么创新。但根据它的结果所做出的结论,却是对人类健康有重大的意义。我把这类科研称为“笨科研”。这类科研除了以上的寻找肿瘤易感基因外,还包括:新药的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的科研,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

      寻找癌症的易感基因:确实不需要太高深的技术和思路,但却是需要付出艰苦繁重的劳动。发现癌症的易感基因对于人类肿瘤的预防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知道,癌症易感性+长期接触致癌物就会大大增加癌症的发生机会。对于易感基因阳性的人,有意识的防止接触致癌物,就有可能大大降低肿瘤的发生率。

       新药的临床试验:这类科研实际上是已经完成了体外和体内的动物实验。这类研究确实够“笨”,它们只需做好临床研究设计,从小病例数开始,最后做大系列上万人的临床观察,这包括临床I 期、II期、III期和IV期实验。这是新药进入临床的必经之路,也是检验药物在人体应用安全性的必要研究。这类研究对于人类开发安全有效的新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循证医学的科研: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临床医学的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医疗决策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也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循证医学的研究就是根据临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以及对这些研究的Meta分析。最后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这类科研更“笨”,连实验都不用,但它的作用却不容质疑。近来,中医的废存为何会争论不休,其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严格的循证医学的依据,把个案当成经验,把经验当成了医学科学。如能把严格的中药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的研究做好, 将为中药走向世界开辟道路, 并将为人类健康做出重大贡献.

        流行病学研究:这也应归为“笨”科研之列。这些研究就是调查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以及可能的病因。通常就是研究人员到现场,收集发病情况和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这些研究,是疾病预防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

        常言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都有其重要性。在中国现在的科研软环境和硬件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的情况下,认真做好这些不需好的实验条件,只需花大力气和收集大量的病例数的“笨”科研,这不正是中国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吗?利用好这些优势也许就是中国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突破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2046-357457.html

上一篇:国人英文SCI论文中一个小但很重要的问题
下一篇:寻找自己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平衡点
收藏 IP: 137.187.210.*| 热度|

24 武夷山 刘全慧 徐明旭 梁建华 孙根年 唐小卿 刘颖彪 吕喆 金小伟 张天翼 耿文叶 李学宽 高建国 陈青春 李泳 曾庆平 唐常杰 韩健 吴明火 水迎波 赖青颖 李福洋 scnlong gw12921314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