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昊伏羲氏的传说
孔智光
巍巍泰山雄踞东方,
古老青帝宫座落玉皇顶上,
苍松像巨龙护卫着神圣宫殿,
彩霞把最美歌舞敬献羲皇。
满怀对人文之祖的崇敬,
一批批炎黄子孫登岱瞻仰,
圣像旁讲解员饱含深情的演说,
引发对羲皇神话的无尽联想……
那是八千多年前的洪荒时代,
鲁西南雷泽湖浩瀚宽广,
一个神奇大足印显现泽畔,
吸引着美丽姑娘华胥氏的目光。
好奇心让她跳进足印丈量,
雷神一闪身已有孕异乎寻常,
绚丽吉祥的彩虹翩翩起舞,
仿佛祝福这一刻不同凡响。
谁曾想突然间黄河改道,
雷泽湖洪水涨一片汪洋,
华胥族迁西北艰难跋涉,
铁脚板竟踏过十二年时光。
氏族民众在成纪安营扎寨,
含辛菇苦的华胥呵终进产房,
一双儿女呱呱坠地喜从天降,
幸福在年轻母亲身上流淌。
雷神后代伏羲女娲天生奇异,
人首蛇身纹饰鲜明惊动四方,
华胥氏族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图腾柱下火把通明鼓声嘹亮。
华胥氏悉心哺育精心培养,
伏羲女娲天资聪颖快乐成长,
竹林中兄妹放飞天才想象,
小小年纪竟造出琴瑟笙簧。
耳边常闻林声泉韵鳥鳴,
兄妹摹仿天籁自编自唱,
《驾辨》曲似甘霖洒向人间,
优美旋律醉了四面八方。
青年伏羲早出晚归漁猎放牧,
常见蜘蛛捕食四处结网,
他灵光一闪仿造“网罟”,
为漁猎生产添上腾飞翅膀。
制陶工艺日新月异产量大增,
结绳记事方法老旧难派用场,
伏羲氏造书契积极应对,
原始文字闪现出文明之光。
系列发明前无古人均系首创,
伏羲贡献赢得民众拥戴赞扬,
族人推举他为风姓氏族首领,
从银发母亲手中接过权杖。
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换,
历史长河涌出新的流向,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已成过去,
伏羲变革婚制让氏族更加兴旺。
男娶女嫁百年好合广受欢迎,
一对鹿皮喜为聘礼渐成风尚,
血缘婚向族外婚的嬗变,
奏响家庭和谐人丁繁盛的乐章。
把氏族发展重任扛在肩上,
中年伏羲胆识过人胸怀宽广,
他将“河图”“洛书”牢记心中,
借生活经验展开预测想象。
他常仰观日升月落斗转星移,
还有那雷鸣电闪雨骤风狂,
多次俯察野鹿牛羊的奔逐,
还有那鹰隼高飞燕舞雀唱……
旭日东升山有明暗的景观,
让他颖悟宇宙大道即为阴阳,
天地和合孕育生命繁衍万物,
阴阳乃是世界变化的根本力量!
真知灼见触及宇宙奥秘,
灵感的电光石火将八卦开创,
他摹仿一段竹节画出阳爻(一),
两段竹节画出阴爻(一 一)形状。
阳爻阴爻符号简洁直观,
蕴含的信息却难以估量,
阴阳错综组成八个卦象,
八卦之“易”彰显宇宙图象。
从混沌“太极”生出“两仪”,
又从“两仪”生出“四象”,
“四象”生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生成这象征万物的八种卦象。
八卦呵内蕴着人生的智慧,
以巫术搭起趋吉避凶的桥梁,
象数与义理在这里水乳交融,
巫术与哲学也在此神秘交响。
制网罟造书契推进生产发展,
定婚制创八卦显现文明曙光,
雷神之子伏羲威望愈来愈高,
风姓氏族影响越来越广。
多种图腾以蛇为主化为神龙,
终于形成华夏部族图腾形象,
蛇躯鳄头虎目鹿角鹰爪鲨尾,
大气磅礴神秘雄强威镇八方!
用不同龙纹为“官员”命名,
“军旗”亦用不同龙的纹样,
神龙护佑华夏部族发展壮大,
人们对伏羲充满崇拜景仰。
羲皇开国定都“陈地”,
五湖四海一派繁荣景象,
祈盼社稷永固万民安康,
伏羲登岱隆重封禅祭拜上苍。
封禅大典隆重庄严场面宏伟,
泰山上下香雾缭绕龙旗飞扬,
燎祭焚玉奏乐献舞敬诵祭文,
恭祝华夏似泰山雄踞东方……
羲皇登岱如同天上太阳,
“太昊伏羲氏”英名广为传扬,
他的伟大创造为古国奠基,
中华文明由此走向灿烂辉煌!
讲解员的述说情真意切,
神奇传说像黑龙潭水不断流淌,
羲皇伟业丰功与日月同辉呵,
永远铭刻在龙的传人心上。
注:
(1〉太昊伏羲氏,八千多年前风姓氏族部落集团首领,位列三皇之首,百帝之先,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多种神话传说和古史文献记载,伏羲有制网罟,造书契,定婚制,创八卦等多种伟大文化创造,影响极为深远。
(2)《竹书纪年.前篇》记载: "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之,因而始娠。"
(3)雷泽,位于今山东荷泽。
(4)《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帝和黄帝。
(5)《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
(6)唐司马贞为《史记》补写《三皇本纪》: "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而王天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漁,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
(7)伏羲生于成纪。成纪为今甘肃天水,被称为"羲皇故里"。
(8)伏羲都"陈地"。陈地为今河南淮阳,被称为"羲皇故都"。
( 2022.8.3, 改稿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9 0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