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茶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suiyang

博文

却识红尘平淡后 精选

已有 6496 次阅读 2009-10-8 22:21 |个人分类:池蛙集|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关燕清《已丑中秋社:咏菊》赏析,咏菊:

不随腐叶堕荒丘,廖廓华章属一流。

秋色半怀缝漏景,生涯几度弄潮头。

芳魂信马追年岁,玉露斟词寄海洲。

却识红尘平淡后,也无痴意也无愁。

1:“不随腐叶堕荒丘”有化宋.朱淑贞《菊花》诗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之意。

2:“秋色半怀”,所谓“半秋色”,可见馬戴《江行留別》:吳楚半秋色,渡江逢葦花。雲侵帆影盡,風逼雁行斜。返照開嵐翠,寒潮蕩浦沙。余將何所往,海嶠擬營家。

3:“漏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园林够景方法之一。常用的园林构景手段有:抑、透、添、夹、对、障、框、漏、借等九种。其中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为景色全观,而漏景则若隐若现,含蓄雅致。其手法有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如苏州掘政园五景之二:花窗圆洞漏春色。

全诗首、颔、颈、尾四联分别写出秋菊不随叶堕的形态,一流华章的神韵,半秋漏景的气质,几度弄潮的品格,信马追年的情景,玉露斟词的心象,却识平淡的感悟,无痴无愁的意境。由外境到情境,再到意境,层层深入,直指心性。虽是“咏菊”,却重“咏”而虚“菊”。避实写而就虚,使“景物”(“外境”)不是感动心灵的外缘,而是自心的变现,所以,诗中不再有外境,不再是“心为物感”,只有物我两忘而合一的一片心境,由心境的一体性而至诗境的一体性。通过境生象外、虚而景入的造境,给人虚境如潭、心性如泉的感受,体现出该诗的禅诗美学观照。

诗人通过咏菊而提练的意境是既无争春之痴,又无悲秋之愁,而这一切皆源于“却识红尘平淡后”,也曾“芳魂信马追年岁”,也曾“玉露斟词寄海洲”,而一旦华章寄出,潮头过后,一切都归于平平淡淡。所以,“平淡”二字是《咏菊》诗的诗眼,即点睛传神之笔。正是前三联的华、雅、追、斟,反衬出“却识”的重量,“平淡”的珍贵。

平者,是无山脉之连绵逶迤,音韵之抑扬跌宕,色彩之斑斓驳杂,无与对比则是无,从而无境而万境。淡者,无水则或是萤萤之光、或是炎炎之火,无火则或是汨汨涓滴、或是涛涛江河,而水火相交、相混、相融,则是灭寂而空,才达我法两忘之境界。一切是如此自然。于是,郑融先生有“谁从圆缺参尘世,我向苍茫觅绿洲”,俊明先生有“遗憾三杯将放手,痴欢一抹已从头”,柏松先生有“空海无波三际短”,“心外无法幻青山”,光文先生有“心并容颜长淡淡,守持清苦不知愁”,李泳先生有“从来物理解清忧,自在时空任水流”,思远先生有“痴魂拟书击惊鼓,谁主秉情勘心愁”,等等,引来众多先生的叹息。其实,平淡本是个人体验,有如一人站在地球上,如果地球真是一个球,那这人的经验是平还是曲呢?

平淡之心不是平常心。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即是真心显现,即是真理,故不必到遥远的地方去追寻。若有平常心,则是得道了,所谓“平常心是佛”是也。有谒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但难就难在“若无闲事挂心头”,也就是难在“平淡”二字的功力上。

诗人信手拈来“平淡”二字,看是平常,却是多彩多丽之笔,意味深长,引人深思。为诗者,需立足全篇,提练字句,并使之出现在关键之处,才能获得诗眼而不可不察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0049-260593.html

上一篇:多丽——中秋夜有感
下一篇: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收藏 IP: .*| 热度|

27 武夷山 苏青 张志东 刘全慧 刘玉平 郑融 关燕清 谢柏松 吴雄斌 刘进平 张檀琴 王安邦 王德华 罗帆 俞立平 马中良 吴渝 钟炳 杨秀海 徐建良 魏东平 杨芳 魏玉保 陈湘明 侯成亚 李泳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