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yy 理学博士,教授,从事生态学、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

博文

对现在一些文化等现象的评述

已有 3614 次阅读 2014-9-29 21:10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文化, 幸福, 国家, 中国社会

   现在似乎中国还处在思想比较混乱,遵纪守法不够,自私的人群较多的状态。思想的比较混乱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为了钱,可以做许多不合理的事情等;对一个问题和事情的做法,明明是正确的,但是却有各类说法,而且可笑的是还有许多截然相反的说法,这可以说是不符合逻辑和法则的。(这里撇开一些政治理念的因素不谈,只谈一般层面上的社会的问题)。因为正确的就是正确的,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这不是你想怎么说就行的,这有许多原理和法则为依据的,与人、其他生物、生态系统的特征、特性和生理等等有关,法理学也是根据这些来研究,制定的法规也是要根据这些。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就不顾事实的乱说。比如,对做好事的表现,有的人就会说,现在的时代与以前不同了,观点也在改变嘛,做不做好事没什么。比如,现在的时代一个时期与一个时期不同嘛,那些曾经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人记不记也没什么,等等。类似此等说法,是极为荒唐的,也是一个为自己的自私行为找的托辞和借口。但是,现中国社会,这样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在此,我还想说说文化领域的事情。比如,现在中国在搞什么“达人秀”、“好声音”等等选秀节目,还有许多的电视台的文艺节目,被电视台冠之很好听的栏目,可是,进去一看,几乎千篇一律的带着“摇滚”、“爵士”等等风格和旋律的格调,要么那样低沉,要么那样的疯狂。这样做的目的,我想主要是为了迎合一帮人,再多赚一批钱。但是,把一个国家的主要的带有更好正气的音乐和声音却被这些给掩盖了许多了。


   可是,就有人会对这些冠以“青春”、“城市音乐”、“新潮”等等华丽的语言,把这个市场占据着,同时带着那很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在继续地“摇”和“滚”。但其实,任何国家都有他们自己传统的、带着讴歌和歌颂国家、民族英雄、歌颂纯真和善良,歌颂民族的勇气和气概的歌曲和音乐,而且这些是占据着这个国家的主导地位的。那么,为何我国的音乐和歌曲等这几年这么的乱呢?我想,一是为了钱,而是找不到主旋律了似的。这样可不行的,会把一个国家好的带有鼓舞人心的正气和正义的那些美的旋律给慢慢地淡化了。那样的话,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魂在哪里?这个很重要的,必须恢复和继承好的时期的音乐和美的旋律,把这个国家的精神和灵魂找回来。不要再继续给那些带着比较自私的词语的歌曲,在那呐喊的同时,还那样给予如此多的“借口”和堂皇的修饰,为其找理由了。那类也被称为“通俗”歌曲中,带着很多个人私利情调的歌曲,可以唱,但是要有个度,有个范围,不可作为国家的主要歌曲在那大肆、普片地传颂。这样会对国家的文化氛围和文艺的情调和格调,人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一代一代的中国的年轻人的心理等方面都构成很多的影响,(而通俗唱法如果为歌唱家乡的美丽河山,歌唱美好社会的属于赞美的歌曲,则可以多些唱),集体主义、凝聚力和爱国的情节会被这类歌曲唱得越来约淡的。


   因此,希望各类媒体、文艺团体和艺术家们,认真尊重和重视音乐在一个国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传导、鼓舞和感召人们积极向善,具有为民、为国,以及保家卫国的崇高情怀的作用,给中国音乐和歌曲的广阔园地多一些人类的仁爱、感悟、感恩和鼓舞人们积极向前的动人弦律。


   看看国外的音乐,那些街头的“摇滚”和架子鼓的狂敲,带着比较急躁和狂暴情绪的热舞,只是一个小小的侧面,也只是街头和广场文化的一部分而已,而且主要多在美国。而其他的极大部分国家,含欧洲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音乐都是以高雅音乐为主的,你可以到处听到小提琴、大提琴的优美、和谐的旋律,看到钢琴、单簧管、双簧管和萨克斯等的演奏,即便是街头的演出,也是很动听,让人心旷神怡的那种享受;还有长笛等等的演奏,如此美的旋律,时而带着宁静,时而带着乡村温馨的芬芳;而你常常还能听到那感动和激励人们阔步向前的交响乐章。你可以在街上,看到带着甜蜜笑容的孩童们书包旁挎着小提琴、小号、双簧管等乐器去上学。到处可以看到和听到经典和高雅的音乐在漂荡,很是温馨,让人感到这是美丽的、而充满遐想的幸福的社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632-831848.html

上一篇:我的几位非常著名的老师(5)——著名生态学家王伯荪教授
下一篇:知识分子和研究生们应该多看看钢琴小提琴大赛这样的节目
收藏 IP: 119.32.50.*| 热度|

1 李本先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4: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