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yy 理学博士,教授,从事生态学、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

博文

我的几位非常著名的老师(5)——著名生态学家王伯荪教授 精选

已有 15571 次阅读 2014-6-27 14:52 |个人分类:科学研究|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实验室, 教育部, 中山大学, 教研室, 广西大学

   在广西大学教植物学、生态学,以及植物资源学等课程,同时开展与此相关的科研工作,因而常到图书馆看资料,在书架上和期刊中,常看到王伯荪教授的论文和书籍,教研室的资料室也有王伯荪教授的《植物群落学》专著。因此,对王先生心存敬意。

       1995年到了中山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作为张宏达先生的弟子,心里很高兴和感到荣耀,而同时也为王伯荪教授也在这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而感到自豪。王老师是张宏达先生的学生,虽然张先生比王老师大18岁,但是在我们这些研究生的心目中,他们两位都是我们的前辈和老师。这个方面,在80年代到2003年之间他们所指导的研究生们和中大的部分他们培养的植物学、生态学老师当中都是这样看待的(其实,张宏达老师在上世纪50年代就招收研究生了)。我们认为王老师是咱们学门中第二位领军人物,是张先生几百名弟子中的最为优秀的学生之一。

 王老师待人很随和,属于温文尔雅的那类学者性格,讲话较慢,声音也较轻柔。他的办公室就在张先生办公室和资料室的隔壁,这可给研究生们很好的向两位老先生求知的条件和机会。

 我们博士生一般都把张先生和王老师认为是自己的老师,不管是不是直接的导师或者上没上过课,我们都很积极地常到两位老师那去请教各类问题。当然我是张先生直接的弟子,到张老师那与老师交谈就更多些。但是如上所述,我也同样常到王老师那向他请教一些问题。我在学习《城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课程中,有较多的问题,常到王伯荪老师那向他请教,他都很热情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在一些理论上给予指点。尤其是城市植被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对生态系统的改善等方面问题。在我的博士论文研究过程中,也常问他一些生态学的问题,开始是陈桂珠老师作为我的副导师(很感谢陈教授,她是我的另一位很好的老师,曾帮我联系进入中山大学任教,在她的项目组和研究所里工作,可是当时在2004年初,全国刚搞按编制和岗位聘用制试点,按编制定岗位,因此需要高职低聘,等有退休的,岗位有空出的了,则我马上可聘为所对应职称的职务;可是一时没想清楚,没过去,现在挺后悔的。其实,这是我第二次进中大任教机会的错过,第一次是毕业时,学院领导们商议决定让我留校任教,可是当时我是定向培养的,毕业后按照协议应回广西大学服务的,联系进华南农大做博士后,已接收,广西大学也没给进,张先生鉴于此情况,就决定还是让我回去工作。现在我所在广东的这个学校教授聘为副教授的多达几十人(这个学校的教授才150多人,而且那些教授还这样聘了好几年的了)。但是我衷心地感谢陈教授和所在单位领导们的信任!),做红树林对海水污染物的抗性及吸收净化方面的研究的,因此,有较多关于红树林的一些生态习性等问题向王老师请教。后来改了研究方向,进行珍稀植物苏铁类植物的系统分类及进化等方面的研究,涉及到苏铁类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进化与环境的问题,也常到王老师那请教,他每次都很认真地进行思索和回答。很感谢他!我的博士论文送给了4所大学和中科院研究所的7位院士和教授们评审,名字我都记得,其中本校的审阅者就有王伯荪教授。

王老师1 9 5 47 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学系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编委等。1 9 9 01 0 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为植物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植物生态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植物种群学》、《植物群落学进展》、《世界植被》、《城市生态》、《自然保护区概论》等研究生课程。作为主编出版有专著《植物群落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植物种群学》,《海南岛热带林生物多样性及物种进化》(科学出版社,2005.12)、《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2002.6)、译著《植物群落排序》等。

王伯荪教授不仅在植物区系方面有广泛的研究和成就,在植物生态学,尤其在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学、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群学和群落学等研究方面,在我国植物生态学领域也处于领先的地位。他主要从事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种群学和群落学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森林优势植物种群特征,探讨种群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和群落演替的关系,研究优势植物种群的种间关系,分布格局,生态位以及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化,定量研究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边缘效应、生物量与生产力等,应用马尔柯夫链研究森林群落的线性演替系统和非线性演替系统。并对演替动态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南亚热带森林的演替模式;应用多元分析对南亚热带森林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和排序研究;同时,结合基本理论研究进行了取样技术和研究方法的研究。8 0 年代以来已发表的研究论文达200余篇,在生态学领域,其论文和著作的引用率很高,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植物是第一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因素。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全球植被中最为繁盛以及生物量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我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广,资源丰富,对全球植被和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王伯荪教授的研究,对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应有的生态效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起了重要的作用。

2011年12月,学校为王老师举办80大寿庆典,我也应邀参加了,在中山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小礼堂举办,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的大学、研究所的200多名弟子和广东省科协、中科院广东分院和中山大学的主要负责人等出席此次庆典,小礼堂气氛很热烈、充满喜悦,你似乎就是嗅到浓浓的学术芬芳,校领导和生科院领导致贺词,各大学和其他部门的弟子介绍了王老师的教学、科研经历和成就,大家都很感概和感激!

 祝王老师健康!快乐!


                                                                                                     黄玉源  

                                                                                                    2014.6.26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632-807077.html

上一篇: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景色
下一篇:对现在一些文化等现象的评述
收藏 IP: 119.32.50.*| 热度|

15 郑永军 孔梅 李伟钢 余海涛 史晓雷 黄军林 李宇斌 李卓亭 林中祥 赵星 biofans haoye shenlu wisdomstar Vetaren11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