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n20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can2010

博文

参加两届“美新杯”后我创业了!——YES, ICAN AND YOU CAN!

已有 6121 次阅读 2011-3-10 11:26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三年前我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现在我坐在办公室里处理公司的一些事情,创业是有激情的,但是有时候也有困惑的时候,正在这时手机响了,是张海霞老师发给我的关于transducers11的Email,我想起了美新杯,想起了当年参赛时的激情,一种冲动让我马上给张老师回复了邮件,表示想为“美新杯”做点事情,美新杯培养了我们,现在是我们回报“美新杯”的时候了,我放下手上的事情,整理思绪,写一些参赛和创业的感受,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用。

参赛第二届美新杯——哈尔滨——无锡——深圳——香港 

08年3月的一天,我在实验楼电梯旁看见了“美新杯”大赛的通知,那时候是大二的下学期,虽然已经进入了学院的一个实验室学习,刚接触单片机,会用汇编编一些流水灯的小程序,但是还是想去宣讲会看看,参加了宣讲会后有三个感觉,一是MEMS这东西很高科技;二是用MEMS传感器能做出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上届冠军的作品:用加速度计检测人体动作,真人玩超级玛丽游戏;三是上届冠军出国留学了,很有诱惑,大赛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可以去无锡参加夏令营。

回到实验室后我开始搜集资料、组建团队,因为自己刚大二,不太懂专业的知识,找了一个学长姚晓宇(他擅长算法,后来考上了西安电子的研究生)和一个朋友侯卜元(擅长软件编程,后来去了美新公司)组建了我人生中第一个项目团队,我那时候擅长硬件电路设计,我们三个也算是互补了吧。每天都在想创意,离创意提交还有最后一天,我们都感觉创意不够好,到晚上8点多的时候我突然有个创意,时间有限需要整理成文字材料,马上实验楼就关门了(晚上10点关门),寝室晚上还没有电,我就让实验室的人把我锁在了实验室里(实验室晚上不让留人,那是我第一次在实验室包宿)整整一个晚上,查资料修改方案,终于在第二天早上提交了最后的创意-智能交警手势识别系统。

终于有了消息,我们的创意通过了,有幸参加了夏令营(去年我的一个客户跟我聊天,很偶然谈到了美新杯,他也参加了夏令营,回家一看照片果然找到了他),第一次去南方,很兴奋,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学校也很支持我们,带队的辅导老师很认真负责(后来指导老师朱勇老师在公司创办方面给予很大支持)。到了无锡后有专人专车接站,很热情,很专业,我们住在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环境非常好(有点度假的感觉),开幕式的的礼堂听说前几天总理还在这里开过会,管委会特意安我们在这里开幕,我们参观了新区、美新公司、太湖国际科技园区的展厅,还去了中央公园等地游玩,还有一个交流的活动,我们每个团队在台上讲自己的创意,还与美新的工程师交流了经验,在

晚宴上来自各个高校的同学和美新公司的工程师们表演了节目。有件事不知道张老师您是否记得,所有的合影照片中只有一张是那个夸张大喊的,我很幸运,那张照片发到了我这,您在台上说谁拿到了那张和别人不一样的照片请到台上来有奖品,我还挺高兴的就这样的被您“骗”上了台,很久没站在这么多人面前了,在您的引导下我唱了一支我唯一会唱的歌,这也是晚宴的第一首歌。当时的场景现在在脑海里还很清晰,真的感谢张老师,在这么多重点学校的高材生面前,本来还有些腼腆的我一下子放开了。

 从无锡回来后我们抓紧时间备战,张老师说我们的决赛会在深圳大梅沙喜来登酒店,超五星的,朱老师说要是我们能参加决赛就带我们去香港。我们那时还很稚嫩,还没有预料到我们的作品有多复杂,只知道我们想去那个“超五星”和香港。朱勇老师非常支持我们参赛,特意把一个实验室专门给我们参赛的四支队伍用,实验室里还有很多仪器供我们使用,我们又凑了一些钱买了一些必备的工具和器件,开始了我们的“研发”。用加速度传感器做手势识别的算法很复杂,我们想了很久两个月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在这两个月中我们参加了黑龙江省的电子设计大赛,从大赛的失败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把作品想的太完善了,像宝马汽车,短时间很难做出来,要是做一个qq汽车,虽然性能不及宝马但是起码能跑起来。我们改变了之前的思路,终于在9月初完成了手势识别的基本算法,因为时间已近挺紧了,我们三个人基本上是天天住在实验室,吃在实验室,

有一次半夜我在焊板子,感觉突然晕了一下,我知道可能是睡着了,我马上又清醒了,告诉自己不能再焊了,不是怕烫到自己,而是怕把电路接错了,查错返工更浪费时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我们怕别人说这东西不是我们自己做的,特意在做板子的时候把团队的名字印在了板子上,之后初赛到哈工大提交作品的时候我们感觉特别自信,有什么问题随便问,都是我们自己做的,不怕问。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在决赛名单上看见了自己的名字,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去那个“超五星”和香港了。

朱老师带着我们四个学生两只队伍坐飞机来到了深圳,第一次坐飞机,非常兴奋,我现在还时常拿出那张乐得闭不上嘴的照片看,每次看都能把自己逗笑。

我们来到了喜来登就一个感觉,高档奢华,从没想过上大学的时候能来这种地方,大赛组委会人员让我们去吃饭,找了半天没找到餐厅,后来问工作人员说这就是吃饭的地方了,我一看,都没有几个凳子怎么坐着吃饭,很不习惯,身边有好多

朱老师带着我们四个学生两只队伍坐飞机来到了深圳,第一次坐飞机,非常兴奋,我现在还时常拿出那张乐得闭不上嘴的照片看,每次看都能把自己逗笑。

我们来到了喜来登就一个感觉,高档奢华,从没想过上大学的时候能来这种地方,大赛组委会人员让我们去吃饭,找了半天没找到餐厅,后来问工作人员说这就是吃饭的地方了,我一看,都没有几个凳子怎么坐着吃饭,很不习惯,身边有好多外国人,大家都在边吃边聊天不时还有几句英文,跟电视里边演的差不多,我想我们也不能太丢人啊,后来我们都没怎么吃饱。(后来经历的多了才知道那是露天酒会,呵呵。)

赛程还是挺紧张的,答辩的时候我的队友侯卜元在台上讲,我在下边演示,(我们的另一个队友姚晓宇因为考研没能到现场)然后我们一起回答评委的问题,团队的合作很重要,最好在展示的时候把团队的力量展示出来。展示大厅里非常热闹,有直升飞机模型,有双轮车,有电子鱼漂还地球仪等等,我们几乎跟每一队都有交流,参赛队员有博士、硕士,还有我们两个刚上大三的学弟,我们大家交流的非常愉快,现在还与很多人保持联系。来参观的有好多外国人,也正是那时候我深刻的意识到了英语的重要性,本次大赛是与IEEE国际会议在同一地点,我们还可以进入会场听专家的讲座,感受到了国际会议的味道。

这次大赛我们获得了三等奖,我们学长尹良的电子鱼漂获得二等奖,学校获得了最佳组织奖,指导老师朱勇老师获得了最佳指导老师奖,大家都很高兴,我们三等奖的奖金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去香港玩的非常开心,第一次用自己的作品得到荣誉,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技术、作品得到大家认可的喜悦。

 

第三届美新杯——哈尔滨——厦门 

       回到实验室后我们周围聚集了一些热爱电子的人,之前我们就想建一个学生自己的实验室,正好那时候有时间,我们贴海报、准备开宣讲会开始纳新,因为宣传力度比较大,哈理工、哈学院的同学也有一些过来参加了我们的实验室的选拔,还有一个研究生学长也找到我们表示想参加实验室,我们的小实验室一下子“火”了,项目研发实验室就这样诞生了,我们三个学生自己建立的实验室,(在校史上应该是头一次)这期间朱勇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后来通过报道得知我们那届的美新杯一等奖创业了,很是羡慕,我就想他们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呢?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2006年大一实习的时候想过创业,但是时机还不成熟。)

2009年3月实验室的学长因为快毕业了,由我担任实验室负责人开始着手组织新一年的“美新杯”,我们组建了一个新的团队,我、侯卜元、曹博(后来也去了美新公司)。为了入选更多的作品,我们“元老”级别的几乎都是一人带几个项目,提交项目的时候,我们实验室报了10多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依然是吃在实验室住在实验室,可能已经习惯实验室的生活了,习惯了早上第一缕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照在脸上;习惯了赶在学生来上课之前穿着拖鞋去卫生间洗漱;习惯了半夜实验室的安静,这一切我习惯着并享受着这带来的快乐。

2009年5月,朱勇老师和美新公司有意向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我们有幸进入黑龙江大学创业园,因为之前我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熟悉实验室的管理,所以在这个联合实验室筹办初期老师委任我为联合实验室负责人,那时尝到了一点创业的味道,因为是在创业园里,需要听从园区管理,实验室以公司模式运作。

2009年8月,美新杯国内决赛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用宋丹丹的话说那是人山人海,张老师说是5万人到场,我感觉肯定比5万多,路演让我们真正接触到了群众、客户,他们问了很多问题,有很多都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还有些人非常喜欢我们的作品,还问什么时候能买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后不安分的心又激动了起来,在参加决赛前我们就申请了两个专利(大二的时候还有一个,一共三个专利)以备以后的需要,在现场还遇到了曾翔宇学长(他是上届美新杯的冠军,现在在创业,特地从长海来支持美新杯,)我们交流了很多,我更坚定了创业的想法。大赛还是依然残酷,有来自全国的知名高校的高材生,看到他们的作品我们心里也没有底,到底我们能有怎样的结果,但是我们从没有放弃,我们对每一个来看作品的人都非常细心的讲解,疯狂的拉票,感觉自己那时就是一个推销员。在答辩环节我们依然发挥着团队的优势,3个人分章节分别讲解PPT,我们把专家可能问的问题分类,每个人都有擅长的方向,在专家提问环节,我们每个人都回答了问题,有几个回答还把专家逗笑了,我们答辩后就有个专家给我们名片让我们比赛结束后去找他(后来我们成立了公司,他要出资50万与我们合作,但是必须持51%以上的股份,对于我们刚起步的小公司,50万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是我们更想自己去闯,去尝试)。整个答辩过程很愉快,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张老师说每个队伍都要准备节目,我们就去彩排了。

晚宴来了很多专家,还有院士,还有我们学校MEMS相关专业的元老,对于这个作品我们自己是相当的自信,但是不知道能拿到几等奖,发到二等奖的时候我的心开始有点小紧张,结果没有我们,一等奖也没有我们,我看看我的队友,大家都安奈不住了,都知道了答案,这时就听到:特等奖,黑龙江大学多维空间控制器,我们顿时“弹”起来了,就跟弹簧一样,我们想过会得奖,但是真没敢想拿到这么高的荣誉,我们站在台上,我突然和我们学校的温殿中老师对视了(他是MEMS的专家应该是泰斗级别了)我想他那时是在为我们骄傲,大家都在看着我们,朱勇老师正在用“炮筒”记录着这一时刻,每个人都在笑、都在欢呼,真美、真幸福。我们得到了奖金、证书、奖杯,我们同时也得到了入围国际决赛的资格。

2010年1月我们来到了厦门,第一感觉是厦大真美。因为当时我们已经注册了公司,所以当年的作品我们正向着产品的方向改进,我们有产品包装、说明书、配件,在我们眼中我们的产品是完美的,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加上大会的参会人员,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国际大赛的感觉,张老师来到我们展台前用英文问我们问题,锻炼我们英语表达能力。在答辩现场,我们开始表现的很好,英文表达都很流利(因为排练很多遍),但是在提问环节,评委用英文提问,我们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听懂,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我们获得了三等奖,我并没有感到惋惜,更增强了我学好英文的决心(英语就是一门工具,不要为了学而学)。大赛结束后组委会组织我们去了鼓浪屿,之后队友们回哈,我去了深圳处理公司的事情。

 

创业篇 

       2009年9月我们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哈尔滨金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家里有钱,或者有人,其实我出生在一个很平凡的家庭,创业之初的资金是我上大学时给别人做一些电子设计挣来的和大赛的一部分奖金(因为团队有人没有选择创业,而且还需要给实验室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实验室的种子资金,我最后拿到的奖金是7000元,算上之前在项目上垫的钱没剩多少),还有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我的学费没有交,也正是这个原因一直没敢告诉家里我创业了。

公司成立每天都有花销,真的有点吃不消,日子还不如之前我在实验室给别人做些小项目好过,我们把参赛的作品产品化,反复的实验(后来我知道了,做硬件真是烧钱)。后来一起做公司的合伙人侯卜元也去了美新公司,本来就不景气的公司又受重创,我自己坐在所谓的办公室里(两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柜子),我告诉自己,想想之前高考复读,国防生部队集训(体能训练,一个下午跑步瘦了六斤),骑自行车去大连(单人单车骑行5天从哈尔滨到大连)、参加美新杯那没日没夜的日子,自己选择的路,坚持下去,郑涵最棒,你能行!

公司到12月份三个月了一直没有项目,后来朱勇老师介绍了一个项目,关于房地产互动展示的项目,我自己从硬件到软件,从市场到客服从采购到安装调试,都完成了(后期李殿鑫和李欣昱来到了公司,后来他们也成为了公司主力),这时张老师也入股了公司做了天使投资人,公司的资金得到了缓解,有了精力研发新项目:基于wpf的多点互动展示系统推出后引起了很多行内人的注意,我们去各地参展,哈尔滨政府也给予了重视和支持,2010年7月我们在哈尔滨的船舶电子大世界(整个黑龙江省的电子中心)开办了金泰科技市场部,现在我们的互动展示项目已经占据了东北的市场,合作伙伴有美国的、台湾的、上海的、北京的等等。

公司成立到现在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有几点体会:一是团队,什么事情不可能是一个人做的,要发挥团队的作用。二是要学会合作,我们毕竟还年轻,一口吃不下很大的鱼,要会与行业的前辈合作、分享,才能成长的更快。三是没有什问题解决不了,我为我们这个团队感到骄傲是因为我们团结在一起解决了很多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又快、又好。

公司去年招了一些实习生,有几个大一的新生,来的时候基本什么都不会,经过半年的培训后,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可以直接工作了,而且很出色。我们这一代人真的不该抱怨什么,有的人说大学里交的东西没用,其实真的没用么?我现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还能想起数电模电或者是c语言,我觉得应该注重实践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这里的学习不只是考试的学习),如果当时我没在实验室或者公司实践,应该想不起来那些知识,现在应该也不会创业,我大一在公司(华为的黑龙江代理)实习的时候,每天都去的最早,扫地,拖地,给每个人倒上水,什么不懂的就等工程师有时间的时候问问,大家出去客户支持的时候也愿意带着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上大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有些人可能会说会和学习冲突,我很负责的说我的这种生活和“学习”的确是冲突,缺课的情况也挺多的,但是我几乎认识学院的所有老师,因为我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当面去请教,我没有因为考试而学习,大学四年没挂过一科。这里不是建议大家不上课,而是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现在回想大学生活有两件事情有点惋惜,一是学校里有好多名师,应该去听听他们的课程,在我们学校应该听听哲学方面的。二是图书馆去的少,现在每天晚上都看一段时间书,但是心境已经和学生时代不一样了。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创业大学生,真的很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特别是张海霞老师,每次见到张老师或者是收到email或是电话短信都很激动,兴奋,就像变成超级赛亚人一样,会有无穷的力量。记得10年3月份,张老师参加优米网的节目录制把我也叫到了现场,我有幸和王利芬老师和李开复老师等各行业专家交流。在10年8月份我去了河南赛区与张老师作为评委参与了作品的评选工作,也找到一些当年我参加大赛的感觉,分享了一些参赛经验。10年12月与张老师一同去上海参加证券的行业分析会,换了一个视角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也有很大收获。

正是这一次次跟张老师的接触,深刻体会到了张老师的魅力,就像这次写这篇文章,虽然我的文采不好,但是我想把我从参赛到创业的感受写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想与我交流的话可以通过Email:wzhenghan@gmail.com与我联系,很多人都热心无偿的帮助了我,我也希望用我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谢谢! 

20101月我们来到了厦门,第一感觉是厦大真美。因为当时我们已经注册了公司,所以当年的作品我们正向着产品的方向改进,我们有产品包装、说明书、配件,在我们眼中我们的产品是完美的,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加上大会的参会人员,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国际大赛的感觉,张老师来到我们展台前用英文问我们问题,锻炼我们英语表达能力。在答辩现场,我们开始表现的很好,英文表达都很流利(因为排练很多遍),但是在提问环节,评委用英文提问,我们有很多地方都没有听懂,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我们获得了三等奖,我并没有感到惋惜,更增强了我学好英文的决心(英语就是一门工具,不要为了学而学)。大赛结束后组委会组织我们去了鼓浪屿,之后队友们回哈,我去了深圳处理公司的事情。

 

创业篇

       20099月我们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哈尔滨金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可能很多人认为我家里有钱,或者有人,其实我出生在一个很平凡的家庭,创业之初的资金是我上大学时给别人做一些电子设计挣来的和大赛的一部分奖金(因为团队有人没有选择创业,而且还需要给实验室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实验室的种子资金,我最后拿到的奖金是7000元,算上之前在项目上垫的钱没剩多少),还有一个主要来源就是我的学费没有交,也正是这个原因一直没敢告诉家里我创业了。

公司成立每天都有花销,真的有点吃不消,日子还不如之前我在实验室给别人做些小项目好过,我们把参赛的作品产品化,反复的实验(后来我知道了,做硬件真是烧钱)。后来一起做公司的合伙人侯卜元也去了美新公司,本来就不景气的公司又受重创,我自己坐在所谓的办公室里(两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柜子),我告诉自己,想想之前高考复读,国防生部队集训(体能训练,一个下午跑步瘦了六斤),骑自行车去大连(单人单车骑行5天从哈尔滨到大连)、参加美新杯那没日没夜的日子,自己选择的路,坚持下去,郑涵最棒,你能行!

公司到12月份三个月了一直没有项目,后来朱勇老师介绍了一个项目,关于房地产互动展示的项目,我自己从硬件到软件,从市场到客服从采购到安装调试,都完成了(后期李殿鑫和李欣昱来到了公司,后来他们也成为了公司主力),这时张老师也入股了公司做了天使投资人,公司的资金得到了缓解,有了精力研发新项目:基于wpf的多点互动展示系统推出后引起了很多行内人的注意,我们去各地参展,哈尔滨政府也给予了重视和支持,20107月我们在哈尔滨的船舶电子大世界(整个黑龙江省的电子中心)开办了金泰科技市场部,现在我们的互动展示项目已经占据了东北的市场,合作伙伴有美国的、台湾的、上海的、北京的等等。

公司成立到现在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有几点体会:一是团队,什么事情不可能是一个人做的,要发挥团队的作用。二是要学会合作,我们毕竟还年轻,一口吃不下很大的鱼,要会与行业的前辈合作、分享,才能成长的更快。三是没有什问题解决不了,我为我们这个团队感到骄傲是因为我们团结在一起解决了很多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又快、又好。

公司去年招了一些实习生,有几个大一的新生,来的时候基本什么都不会,经过半年的培训后,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可以直接工作了,而且很出色。我们这一代人真的不该抱怨什么,有的人说大学里交的东西没用,其实真的没用么?我现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还能想起数电模电或者是c语言,我觉得应该注重实践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这里的学习不只是考试的学习),如果当时我没在实验室或者公司实践,应该想不起来那些知识,现在应该也不会创业,我大一在公司(华为的黑龙江代理)实习的时候,每天都去的最早,扫地,拖地,给每个人倒上水,什么不懂的就等工程师有时间的时候问问,大家出去客户支持的时候也愿意带着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上大学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有些人可能会说会和学习冲突,我很负责的说我的这种生活和“学习”的确是冲突,缺课的情况也挺多的,但是我几乎认识学院的所有老师,因为我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当面去请教,我没有因为考试而学习,大学四年没挂过一科。这里不是建议大家不上课,而是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现在回想大学生活有两件事情有点惋惜,一是学校里有好多名师,应该去听听他们的课程,在我们学校应该听听哲学方面的。二是图书馆去的少,现在每天晚上都看一段时间书,但是心境已经和学生时代不一样了。

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创业大学生,真的很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特别是张海霞老师,每次见到张老师或者是收到email或是电话短信都很激动,兴奋,就像变成超级赛亚人一样,会有无穷的力量。记得103月份,张老师参加优米网的节目录制把我也叫到了现场,我有幸和王利芬老师和李开复老师等各行业专家交流。在108月份我去了河南赛区与张老师作为评委参与了作品的评选工作,也找到一些当年我参加大赛的感觉,分享了一些参赛经验。1012月与张老师一同去上海参加证券的行业分析会,换了一个视角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也有很大收获。

正是这一次次跟张老师的接触,深刻体会到了张老师的魅力,就像这次写这篇文章,虽然我的文采不好,但是我想把我从参赛到创业的感受写出来,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想与我交流的话可以通过Emailwzhenghan@gmail.com与我联系,很多人都热心无偿的帮助了我,我也希望用我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谢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6078-420731.html

上一篇:我的团队,我的ICAN!——郑州大学“魔力花”团队
下一篇:第五届美新杯中国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启动正式通知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