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上善若水
热度 2 2012-12-30 19:18
老子的名言。 除了老子说的那些“善”,水的化学物理特性也算得上“善之善者”也! 化学上呈中性,pH值7,不酸不碱;物理上热容量最大,是最好的冷却剂。 变成固态反而更轻,不会藏在“水下”变成“暗礁”甚至堵塞了航道。 至柔却不可 ...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340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微博】雪里行车情更迫
热度 1 2012-12-29 16:24
漫天皆白,雪里行车情更迫。 今日合肥大雪,航班取消。换乘高铁,也因为雪天行车,只准许开200km/hr,所以晚点几个小时。好在车站比较通融,可以坐前面的晚点车。3点05的G272(晚到不知何时 )换了应该1点多发的G30——还是3点多一点儿发车, 到北京还不算晚。而且车上可以做事情(比如写博客 ...
个人分类: 天南地北|3540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量化”——“亮化”
热度 14 2012-12-21 14:52
前天写了篇“量化!量化”,有不少评论。 吕喆老师说:“从此开始拒绝量化,开始亮化”——大概是最近参加了不少评审会——至少最近的973项目结题不是数文章,而是讲“亮点”了。 有人问:“王老师,中国目前的12.5的大项目有多少个是经过3,5个月,最多两年,由一两 ...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6775 次阅读|33 个评论 热度 14
末日Eve
热度 2 2012-12-20 15:42
听说就是明天(或者后天)?今天(或者明天)是Eve 重贴一遍: 玛雅预言:世界末日还是新世代的开始 ?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3468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量化!量化!
热度 17 2012-12-19 13:03
笔者09年初写过一篇博客《 从SCI谈起——关于科研的量化评价》 。其间又写过几篇: 《再谈“量化”评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216923.html 《又见“量化”》,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217358.html 《三谈 ...
个人分类: 假语村言|9008 次阅读|38 个评论 热度 17
数量级物理学的故事(9):Fermi的trick (2)
热度 1 2012-12-15 11:54
让我们回头来看看Taylor的分析。 在这个问题的量纲分析中,需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物理量,包括大气的温度、比热、质量密度等。Taylor的分析讨论了比热的影响,发现这个影响的因子是O(1)的数量级。而对于爆炸火球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来说,大气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所以只需要用到大气的质量密度。 ...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561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数量级物理学的故事(9):Fermi的trick (1)
热度 1 2012-12-14 17:32
我们还是回到原来的没有讲完的故事: 1945 年 7 月 16 日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引爆成功 40 秒后,试爆现场附近的科学家感受到冲击波的气浪。费米伸手向空中撒了一把碎纸片,落在他身后 2.5 米的地方。根据这个“实验数据”费米估算出的爆炸威力相当于一万吨 TNT ,与 ...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479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数量级物理学的故事(8):95年前的一次学术研讨会
热度 1 2012-12-10 13:46
周日第二次“北京大学与中国现代科学”研讨会上,科史哲中心的张丽博士介绍了北大物理门最初的科学研究活动。 1917年底,北大物理门开始组织教授和“研究员”(post graduate researchers,有点类似后来的研究生)开展学术研讨。第一次会议是筹备会,第二次会议在1918年1月9日召开。 这应 ...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435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EAST(合肥东方超环)新结果的大规模数值模拟
热度 4 2012-12-7 11:43
EAST(合肥东方超环)新结果的大规模数值模拟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物理过程的大规模数值模拟是对这些过程物理机制理解的必要手段,是磁约束聚变研究的前沿之一。 ITER运行的重要挑战之一是高约束运行模式下的ELM(Edge Localized Mode,边缘局域模)对第一壁材料的热负荷和粒子溅射的瞬时增强。研究ELM机制及其相关的边缘等离子体物理过程是聚变等 ...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6473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