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飞上去做什么?——关于“天宫一号”的几点随想 精选

已有 13020 次阅读 2011-9-26 16:25 |个人分类:假语村言|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空间站, 源头创新, 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计划27-29日晚发射。这是中国空间站计划的第一步。
 
花这么多钱送一个空间站上去,做什么?
 
无非两个目的:长远的——发展我们自己的太空开发技术;眼前的——从事只有在空间站条件下才可以完成的科学研究。
 
对中国来说,后者更应该引起重视——比如我们的“嫦娥”,在这一点上就不尽如人意。
 
十几年前(1998年)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Station, ISS)发射的时候,笔者曾同欧美一些国家的科学家们一起提交了一份关于微重力条件下物理实验的Proposal(建议书),在ISS第一批项目的全球专家评审中名列前茅。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第一批安放在ISS上。现在已经发表了一批成果。
 
两年前征集中国空间站计划科学实验的建议书,笔者同武汉大学的同事也提交了一份探测电离层金属尘埃颗粒来源的建议书。
 
电离层中观测到的大量金属颗粒来源于外层空间的结论,是武汉大学易帆老师近年来取得重要科研成果。那么这些金属颗粒在外空间是怎样分布的?它们来自哪里?这对于对地球空间环境乃至星体演化、太阳系形成等科学前沿问题都可能带来新的认识。
 
送上去以后石沉大海。听说是被“枪毙”了。大概是因为不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
 
想起有一个年轻人申请自然科学基金,笔者提出一种新思路,建议他试试。他据此写了申请,被“拒”——理由大约也是:与国际上研究的主流不同!
 
我们常讲,要开展创新性研究,特别是“源头创新”,可是一到具体问题,先要问:美国人为什么不这么做?欧洲人为什么不这么提?
 
这种心态怎么能“创新”?跟着“主流”、盯着“热点”,还谈何创新?更不要说“源头”了!
 
凡是“源头”的,一定不是“主流”的!
 
凡是“创新”的,一定不是“热点”!
 
希望我们的空间站,能做一点真正“源头”的事情。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346-490649.html

上一篇:《公共物理学讲义》(3)
下一篇:《公共物理学讲义》(4)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69 赵明 刘艳红 吕喆 武夷山 黄理 赵里昂 刘洋 郑祺 赵猛 樊爱鹏 曹天德 赵纪军 刘新建 肖重发 马红孺 张永华 曹聪 方琳浩 戴力扬 饶小平 许培扬 戴德昌 傅云义 周杰文 梁睿 刘杰 钱磊 赵凤光 王先驱 杨宁 王修慧 余世锋 方晓汾 梁智鹏 陈儒军 董志刚 马磊 刘伟 周向进 鲍海飞 张亮生 王号 梁建华 秦鸿翼 吴斌 周可真 陈学雷 逄焕东 白图格吉扎布 柳林涛 周华 潘智平 吕孝礼 刘钢 xqhuang weilai0820 xuewu zhj71626 dreamworld shenyanglig cooru wangq ssj021224 gw0205 kaicn lymsysu Happy545 zengfeng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18: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