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等离子体科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博文

磁重联漫谈(2) 精选

已有 9242 次阅读 2009-9-4 19:16 |个人分类:学海无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等离子体物理, 空间物理, 太阳物理, 磁重联

(有不少问题要说明,要快点写了:p)

   


当然,现在看来这个模型还非常粗糙。

 

首先,通过现代计算机模拟我们可以看到,磁力线的电磁“湮灭”是在真空中发生的现象。即磁力线只有在真空中才能以光速运动并“湮灭”。而在等离子体中,因为要“携带”环绕其旋转的带电粒子(特别是离子)一起运动,所以磁力线是有“质量”的,即使是电磁扰动引起的磁力线运动,其速度相比光速来说也是缓慢的——大约在Alfven速度的数量级。因此,后来人们改用“reconnection”来代替“annihilation”。

 

而且我们知道,磁场的散度为零,所以磁力线是不会“断开”的(至少在真空中)。实际上,在等离子体的理想磁流体(ideal magnetohydrodynamics, or ideal MHD)近似下,等离子体与磁力线是“冻结”(frozen in)在一起运动。形象地说,就如我们小时候喜欢吃的“棒冰”的冰冻结在中间的棍上一样。更准确的比喻是串在中间的杆儿上的算盘珠:可以很容易的沿着杆儿运动或者“回旋”运动,但是没法“跨越”这一根杆儿到另一杆儿上去。当然,如果等离子体中有不均匀性,还是会产生横越磁力线的“漂移”(drift),但是如果磁场限制在有限的体积内,这种“漂移”运动仍然限于同一磁力线所螺旋缠绕成的磁面上:不过是“抄近路”到同一磁力线的另一部分而已。就像调皮的孩子在螺旋滑梯上直线地从“一层”跳到“另一层”。

 

理想磁流体的这一重要性质可以用来实现在物理测量上“追踪”(tracing)磁力线(A. Newcomb, 1960: Ann. Phys. (N.Y.) 10, 232);并且保证了磁力线在其演化过程中拓扑性质不变。这种不变性对应的守恒量叫做“磁螺旋度”(magnetic helicity),定义为磁矢势A与磁感应强度B的点乘积的空间积分(一般积分域为一条“磁力管”)。

 

当等离子体中的耗散效应(比如电阻)很小的时候,也就是说,磁力线在等离子体中的扩散时间远大于磁力线运动的特征时间、或者耗散效应起显著作用的特征空间尺度远小于磁场变化的特征空间尺度,上述性质还可以继续应用。所以对于空间以及实验室中的磁约束等离子体来说,理想磁流体的这些性质基本上都是适用的。

 

但是,当两条磁力线足够接近,到了“非理想”效应(non-ideal effects,比如耗散或者其它破坏理想磁流体条件的动理学效应如有限Larmor半径等效应)显著影响物理过程的尺度,随它们一起运动的“等离子体元”便分辨不出自己到底属于哪一条磁力线。这可以有两种情况:或者(当碰撞很弱的时候)两条磁力线之间的距离小于带电粒子环绕磁力线运动的回旋半径(Larmor半径);或者(当碰撞足够强的时候)一条磁力线上的电子被“碰出”自己的回旋轨道后可以被另一条磁力线“捕获”,甚至完全“丢失”了(不知道跑到那条磁力线上去了)。

 

这时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因为我们只能做粒子运动的测量)磁力线“丢失”了自己的identity,也就是说我们无法identify磁力线了。人们把这个磁力线“迷失”的区域叫做“扩散区”(Diffusion Region)。因此,在这个区域里磁场的拓扑可以发生改变。一旦这种改变发生,“走出”这个“扩散区”的磁力线就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磁力线了。它们之间的连接形式发生了“重组”。我们把这个磁力线进入扩散区、“迷失”、重新连接,最后“走出”扩散区的整个过程,叫做“磁力线重联”或者简称“磁重联”。显然,磁重联伴随着磁场拓扑的变化(比如等离子体中的撕裂模就是一种典型的磁重联过程,“撕裂”就有原来磁场拓扑被改变的意思),因此导致磁场能量的快速释放。所以实验室、空间、天体等离子体中很多快过程、特别是“突发”(Onset)过程,如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磁暴(Magnetic Storms)、磁层亚暴(Magnetosphere Substorms)、锯齿崩塌(Sawtooth Collapses)、破裂不稳定性(Disruptions)等都与磁重联有关甚至是磁重联主导的物理过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346-253419.html

上一篇:磁重联漫谈(1)
下一篇:磁重联漫谈(3)
收藏 IP: .*| 热度|

5 宋俊 肖重发 吕喆 vigorous qingyun555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