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龙珠 阅读,思考,体验宁静

博文

学术打假行为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已有 3233 次阅读 2014-5-18 10:12 |个人分类:高等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不端, 理性, 揭露

复旦“院士门”尚未关闭,苏大的“教授门”又打开了。两者的共同之处,均疑似师生利益均衡(职位或署名)不成后,由学生公开举报老师学术不端。

科学网博客自上线以来的几年里,读到了几起揭露学术不端的事件,举报者有海外上了一把年纪的华人学者,更有在国内学习和工作的年轻学者。但无论是持之以恒还是昙花一现的举报者,最终几乎都没有获得自己字里行间所反映出来的预期目标。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国内法制环境欠佳,举报者证据不足甚至不当。

反对学术不端,对改善学术环境,肯定有益。但是,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应该有学问。

本博小时候在村子里听到过大人的通俗教导,打蛇要打七寸,做事要学会抓得住要害。在科学网博文及其评论中,经常能看到一些言语极端的文字,而涉及的事看起来与实质性学术不端的关联又相当的勉强,让人看起来容易联想到,学术不端之谈只是举报者用作攻击被举报者的一种报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举报者与被举报者,在自己的行业圈子里两败俱伤,或许在所难免。

本博有时好奇,会点击相关博主的页面以了解其公开的基本信息和已发表的博文,其中不少看上去还是尚未获得学位的在读研究生,却在博客页面上标注了“硕士”或“博士”。要知道,这种省略“生”字的标注也是错误的,但对此要是也有人写文章将其上升到造假,估计很多人甚至包括如此标注且对他人不端行为义愤填膺之研究生自己,都会觉得颇为搞笑的。尽管如此,在读研究生们,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正确的标注(“在读博士”、“在读硕士”也不规范),还是应该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070-795461.html

上一篇:“房价收入比”全国前三说明了什么?
下一篇:警察实弹执勤形势下应思考的一个安全问题
收藏 IP: 101.228.202.*| 热度|

9 王振亭 赵美娣 曹聪 曹广福 刘立 李志俊 陈冬生 gaoshannankai wgq386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