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赟的科学网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wan

博文

说说"50后"

已有 3738 次阅读 2011-4-4 00:5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政策, 50后

最近网络上流行什么“后”,比如80年代出生的人就是“80后”,像我这样70年代出生的人就可以自称“70后”。现在议论最多的是“90后”。不知怎么的,今天看到民政部的有关“墓地20年使用权”的新政新闻报道,让我想起了“50后”。


在某种意义上讲,“50后”的中国人大概是“不幸的”一代中国人。


出生后还不太懂事的几年,适逢国家百废待举正在忙忙碌碌搞建设,虽然精神资源很丰富,但物质资源相对匮乏,如果再加上父母忙于参加镇反、三反五反、肃反、反右运动(或本身就是运动对象),后来又是大炼钢铁、反右倾,可能连照顾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再看看现在每当放学的时候,幼儿园、学校门口的汽车(前几天网载连直升飞机都出动了呢!)一辆接一辆排成长龙接孩子甚至搞得交通阻塞;对于“50后”来说,岂不就是当年老师讲的“共产主义天堂”日子来到了!


等长到刚刚懂点事儿了,又遇上“三年自然灾害”大饥荒,如果不幸的再生活在某些农村地区(凑巧那里的左倾领导人放卫星比较狂热、虚报浮夸风比较严重)的话,挨饿怕是肯定的,没准儿活不来可能性都有吧?


对那些有幸健康地活下来的“50后”,到了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已近六十年代末了。“说时迟那时快”,平地一声惊雷,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全国山河一片红”,几乎所有的“后”擦拳磨掌、蜂拥而上,响应领袖号召,造反的造反,串联的串联,下乡的下乡,革命战场到处是,就是没有“大学”上。就这样一晃又是近十年啊。


 “50后”挺过了共和国的“文化大革命战斗岁月”,进入七十年代末,除外有幸考入大学(感谢小平的1977年恢复高考英明决定!)的“50后”,当开始就业、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于是,只能干苦一点儿、累一点儿的工作。但不管怎么说,进了工厂,当了工人,生活稳定总算有了奔头,结婚生子吧,响应国家计划生育号召,只生一个。


就这样,好日子过了几年,随后就是八十年代末的物价闯关 上有老,下有小,都要吃饭,是啊,“最大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事儿也时有发生。


等工资涨上来了,进入到了九十年代,MBO开始了,于是“50后”们开始有下岗的啦,偏偏这时,自己孩子又要上大学,不能让孩子再“吃”没有知识的亏啊,就算是砸锅卖铁借高利贷也要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于是咬咬牙一挺,又是十年风雨情。


终于盼到了新世纪,我们的伟大共和国开始进入经济强国俱乐部,孩子大学毕业了,要工作了,要给孩子买房子(应该说,这是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好事儿)结婚了,咦!结果发现房子值钱了!大学学历倒不值钱了!


等把自己养老的钱拿出来,帮孩子把房子首付搞定时,发现到了2011年了 – 自己已经老了,身体也不行了 本来身体底子就薄,再加上“看病难、看病贵”,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到了该为身后事想想的时候了 可是,一愣神的功夫,哟!惊呆了:民政部墓园土地使用政策制定人,已经拍拍他的脑袋给自己想好了。


我不明白,大约在90年代,国内某些城市买一平方米的墓地大约就需近万元了!而寻常百姓墓地的造价成本绝不会超过千元!那么,其中每平米几千元的收入空间能抵多少年的管理费该是小学算术题吧?怎么就算不明白呢?


注:1977年10月21号,中国各大媒介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本年度的高考 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与过去的惯例不同,1977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而是在冬天举行的,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023-429448.html

上一篇:美国游之田纳西水族馆(Tennessee Aquarium)
下一篇:云计算的前世今生(一)
收藏 IP: 66.163.80.*| 热度|

3 逄焕东 武夷山 罗汉江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