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与互联网观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sh 关注社会信息传播、新媒体与数字出版、社会与生活感悟

博文

数字网络媒体环境下出版概念及特征探析

已有 6801 次阅读 2010-12-1 13:09 |个人分类:新媒体与数字出版探索|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 新媒体, 出版概念, 出版特征

    一、研究背景及起因
    出版与广播是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的两大传播类型。出版主要指基于纸媒体的传播活动,出版物主要是图书、报纸和杂志。广播主要指无线电或有线电广播,包括电声广播(简称广播)和电视广播(一般简称电视)。在数字化浪潮到来之前,出版和广播这两大传播类型的划分是比较清楚的,两者传播平台的差异非常显著,生产和经营方式也有很大不同,甚至在行业管理上也是分开的。
    随着媒体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出版传媒及相关领域均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名称各异的媒体形态和业务类型。比如,有以光盘为载体的数字音像、多媒体、电子书、动漫、数据库、电子杂志、电子课件、电子教材、电子游戏等多个方面,又有不少网上阅读服务,网上新闻、网上文献数据库、网上音像、网上小说、网络游戏。不仅很多图书、报纸和杂志的内容直接搬到网上和光盘上了,还扩大到声像、游戏、多媒体等新型出版传媒形态。在广播电视领域则出现了网上视听、网上多媒体等。与此同时,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也在发生了很大变化。
    受上述变化的影响,出版概念和业务分类面临着重新界定,出版业、广播业以及图书馆等多个行业之间的划分,甚至传媒内容产业管理上,均存在一定交叉和困惑。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平台与广播平台是交叉甚至是重合的,网上音像出版与网上视听服务的基本内涵相同,可能成为同一传播形态的不同表述。数字图书馆可以很方便地实现面向全国网民服务,这还是原来意义上的图书馆么?在线出版服务可能与在线教育、在线学习过程具有很大的重合和交叉,还能像以往一样轻易地将教学环节和出版环节划分清楚么?其边界又在何处?在行业管理方面,既然行业划分尚不容易,行业管理就更难做到不交叉、不冲突。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字网络媒体环境下,同其他传播媒介一样,出版物及其组成要素,正在部分甚至大部分地急剧变化,其传统特征、类型在演变,某些特征可能正在消失。由此而带来的社会、产业和文化影响是显著而巨大的。
    毫无疑问,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广播,或是出版,还是其他信息传播活动,它们的传播平台将统一到以互联网为主的数字化信息网络上。在这个数字化网络平台上,何谓出版物?出版将是什么形态?出版与广播等相关产业之间划分的特征差异在何处?无论是产业界,或是管理部门,还是学术界,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因此,本文在对出版和出版物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综合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网络技术对出版的影响,并提出了数字网络环境下的出版概念和特征描述。在本文中,还讨论对出版传媒建立科学、合理的出版管理体系。
    二、出版及出版物概念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技术考察
    从历史和现实看,出版及出版物的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化和政治上,还是体现在经济和技术上。并且,“出版概念不是封闭的、静态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性的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地随着社会情境、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1]
    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看,出版是有文字记载起来最重要的媒介传播体系之一,不仅存续时间长,而且系统化程度很高,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从文化角度而言,出版物是一种文化载体,出版活动是一种包括知识传播、文化教育在内的文化传承和扩散活动;从政治角度而言,出版物从来都是政治舆论的重要扩散媒介,因此是官方历来所重点关注的对象。正因为如此,社会各界对出版的界定非常严密,政府对出版的管理大多非常严格。如果存在出版物概念的混乱,其后果也是严重的。
    从经济角度来看,出版物是一种产品或者商品,出版业是一个产业门类。特别是在现当代,随着出版传媒的普及和应用,出版不仅是一种文化活动,还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门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经济贡献。出版概念和特征的科学把握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配置,有利于出版产业的发展。
    从技术角度来看,出版物概念也是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概念,出版物的组成要素包括载体、内容、组织结构、阅读方式、传播平台等。以往,出版物通常是指报纸、期刊(杂志)、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在传统的技术条件下,不同形态的载体彼此是分隔的,出版载体和媒体形态的多样性不高,出版物的概念是比较清晰和稳定的,出版与其他社会文化信息活动的划分也是相对容易的。特别是,出版物一旦形成,在出版物的生命周期中,其记录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陈列载体与阅读使用载体,是高度一致的,而且在物质上是同一的。为了达到对出版内容及其扩散的有效管理,出版管理的直接目标就是实现出版载体从生产、传输、使用等环节的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而在数字网络条件下,出版物载体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将会并且必然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比如,存储过程中的数据库化,传输过程的网络化、虚拟化,而阅读载体的多样化,比如在线机读、下载机读、手持机读、印刷本阅读。由此可以看出,出版物概念由技术概念,发展到物质化的文化产品概念,最终成为一种内容服务概念。形态上,由过去的纸质出版物发展到当今的“无纸”和“无形”出版物,如电子书、电子杂志、电子报纸等。
    从学术研究和专业教育角度来考察,出版物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还是依托出版物进行的,比如,报纸、期刊、图书等。新闻作品主要还是发表在出版物上,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也主要是发表在出版物上的。因此,研究新闻与传播,不可避免地需要研究出版物和出版活动,因此,出版物概念是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群的重要概念之一。对于正在形成的应用传播学分支之一编辑出版学科而言,出版物概念几乎是该学科的逻辑起点。新媒体出现带来的出版物形态和特征的变化,在扩展学术研究和专业教育空间的同时,对学科体系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引发概念上的交叉和模糊,这种现象应该尽早得到关注和解决,否则,会影响学科的发展。此外,出版物概念和特征的变化一般也会引起出版传媒理论教育和实务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三、传统出版物的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
    关于出版、出版物的概念,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国外的“出版(publishing)”主要包含“公诸于众”的意思,重点不在“物”,而国内的出版则比较重编辑整理和复制,因而比较注重“物”。以电子出版为例,在我国,“电子出版物”是一个基本的核心概念,而国外很少提及中文“电子出版物”所对应的英文。在所查阅到的英文资料中, 几乎没有几处使用它, 大致能够与之对应的、最明显的中文意思是“ 电子出版” , 而不是“ 电子出版物” 。电子出版发源地的欧美国家习惯把这一过程称为“电子出版”, 注重的是出版的“方式”而非某物。[2]
    概括地说,出版一般包含内容组织、载体生产、传播服务等三个要素:一是对具有完整意义的作品进行编辑加工,获得适合于读者消费的出版物内容;二是将加工好的作品结合到某种载体,获得能供读者消费的某种载体形式。三是将形成的出版物进行广泛的传播。综合而言,所谓出版,即指对作品进行选择、编辑加工、复制和发行。
    在我国,长期以来,对出版物、出版概念的界定主要按照行业共识和政府法规进行界定。比如,“出版”一般表述为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复制、进口、发行。给人一个先有“出版物,然后才有“出版”的印象。至于出版物的概念,一般采取枚举方式,指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并没有进行特征概括。因此,每当出现一种新的媒介产品形态,就得化很长时间去考查和划定其行业归属,因而,很多新兴媒体行业在发展和管理中常常遇到困惑和混乱等。
    特别是当媒介的物质形态和传播方式发生变化时,出版的概念就受到挑战。在笔者看来,出版物的主要特征不在于物质形态,而在于它的发布范围、内容系统性和存在方式等等,具体来说,一是指在特定但范围较广泛的群体中“发布”,即公诸于众;二是指其内容是较系统的、意义较完整的;三是指依托一定的载体、表达方式、组织方式等;四是出版物可以离开独特的创作和生产环境而独立存在。只要符合上述特征,就应该是属于出版物,相应的传播活动就是出版活动。至于,广播电视服务,一般而言,无法离开特殊的生产服务环境、也不能独立存在,因而一般不被称为出版。
    四、数字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出版的变化及影响
    数字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出版物传统特征,其变化主要体现在出版物形态上。在出版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其载体形态可能是阶段性变化的、服务方式是多样化的。由传统出版物的单媒体变为多媒体、复合媒体;由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由线性结构变为非线性结构、由简单结构变为复杂网状结构。
    其次,改变了出版的传播平台,过去书、报、刊和电子音像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是分隔的,而在数字网络条件下,它们的传播平台不仅统一到网络上了,而且虚拟化、多功能化。由于传播平台的变化,与传统的出版物概念相比,新型的出版物概念与形态对出版业务和管理会提出新的要求,将呈现主题化、平台化、持续化、集成化、开发式等特点。以期刊为例,一般的定义是指定期出版、有固定名称而且连续出版的出版物。随着网络的发展、搜索引擎服务的普及,维持定期发表、固定名称的必要性大大减弱了。正如有文献指出的,连续出版物概念大有取代历史悠久的原期刊文献概念之势[3]
    面对出版物载体和形态特征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人们对出版物和出版的认识纳难免会产生了一系列困惑:
   1)概念和观念上的困惑。新媒体环境下的出版物特征可能与传统出版物相距深远,难以理解和把握。大多只能从原有行业的角度出发去延伸,比如,传统出版物有书报刊和音像出版,由此而延伸,新媒体环境下就出现了电子期刊、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网络音像等概念。而电视行业、文化产业、电信行业则分别给出了网络视听、网络文化、增值电信等概念。而实际上,网络电视、网络音像出版(下载、在线)却难以区分。此外,网络出版、网络文化、网络电视、网络教育之间的交叉和争议给产业产业划分、行业管理、专业教育上也带来困惑。
   2)业务上的困惑:由于概念的模糊性,传统出版传媒企业和人员习惯于运用传统方式来进行经营和管理,而实际上,传统出版传媒的业务经验很多无法运用到新媒体的运作上,又无法找到新媒体的经营良方,从而造成业务和经营上的困惑。
   3)管理上的不确定性:由于概念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导致行业划分的不确定,于是出现了政出多门、部门职责交叉、管理行为冲突等现象;当然,也缺乏统一的行业统计信息、难于做出科学规划,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导致法规制定上的不完善和滞后,互联网出版管理至今尚未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法规体系。
   4)学术上的困惑。由于概念的模糊,容易导致学术上概念混乱、逻辑体系不够清晰、学术交流不畅和学术共同体形成困难。不利于学科建设,也不利于核心问题的研究。
   5)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上的困惑。由于概念上的模糊、学术上的困惑、产业上的繁复,专业教育上容易出现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实践要求的情形。
    五、出版概念及基本特征
    无论是出版数字化还是数字网络出版,在笔者看来,依然保持着出版的基本特征。传播的内容依然是一个完整意义的作品,比如一段节目、一节动画、一篇新闻、一个网游产品分别都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次,中心环节依然是编辑,也就是作品的组织和加工制作。此外,数字网络化的出版并没有消除载体,也没有消除复制环节,只不过将复制环节虚拟化了,将复制活动与销售活动、甚至阅读活动结合在一起,将过去的集中复制分散到销售服务甚至阅读环节去了。
    在出版物和出版过程全面数字化的条件下,纸媒体出版将会逐步地让位于新型出版方式,所谓出版更多或者说重点是指以数字媒体为载体的出版活动。出版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以网络为基本平台、多种媒介形态融合的数字化内容的创建、存储、传输、服务和管理。实际上,数字化时代的出版是跨媒体出版、网络化传播和电子商务的结盟
    具体而言,数字化的出版物形态可分为数据库、多媒体、电子书、电子杂志、电子报、手机报、博客、网络音像和复合出版等。就出版内容而言,出版不仅有学术出版、文学出版、教育出版、广告服务,也可能会产生在线音乐、游戏出版、软件出版、影视出版、动漫出版等多种新的出版类型。
    由于形态融合、功能融合、交流互动、服务智能化、平台网络化等特点,因而,新媒体环境下的出版除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传播的公开性和形态的独立性之外,还具有载体虚拟化、内容海量化、服务网络化、功能多样化、媒体表达复合化、系统集成化、运行自动化等新特征。
    新媒体环境下的出版有其特殊的业务要求:(1)由于新媒体出版物内容的海量性和功能服务上的集成性,而单种图书的内容规模较小。因此,新媒体出版物品种上不可能与图书、音像出版一样,通过品种规模的扩张,来实现市场、产值的增长。评价新媒体环境下出版的发展不宜过分以品种数量来评价。很多出版单位有过一些教训。比如:同主题内容的图书,比如有导论、教程、原理、一般读物,加上不同版本,可能有几十种。而电子出版很难也没必要推出同样多的品种。(2)新媒体下的出版活动将呈现主题化、平台化、持续化、集成化。 所谓持续化就是通过版本的不断更新提供连续的出版服务(3)出版服务上突出网络化,策划设计与编辑开发出版物时应重点考虑网络出版服务的要求。(4)在业务人才培养上要求出版传媒理论教育和出版传媒实务教育在内容、手段和方法上的变革。
    六、数字网络条件下的出版与广电以及一般文化信息活动的区别和联系
    文化的概念覆盖范围很广,不仅包括教学、科研、演出、会议等现场性、实体性文化活动及相关成果,也包括出版、广播电视、图书馆服务等。但是,出版、广播电视与一般文化信息活动有很大差异。由于出版和广播电视的特殊性,往往将出版和广播电视从一般文化活动范畴中划分出来,进行专门的管理。过去,纸质出版与广播电视之间比较好区分。而数字化和网络化之后,出版与广电之间就存在很大的交叉。以动漫为例,动漫和动画作品放在电视上播出属于电视广播活动,但是,一旦将动漫和动画作品放在光盘、网络、数据库上由用户自由购买、下载或者浏览,则更多具备出版特征,按照出版管理比较合适。
    需要指出的是,数字网络环境下的出版产业概念与文化产业概念不是简单的种属关系。其中的一部分具有传统出版文化产业特征,而另一部分更具信息内容产业特征。当然,数字网络出版总体上属于文化活动、文化产业,但随着工业生产的知识化、信息化,数字网络出版也属于社会生产活动,具有一般信息产业的特征。此外,从根本上说,数字网络出版就是一种信息内容选择、加工和传播服务活动,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体现,是信息化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综上分析,随着数字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普及,出版业在发展的同时,其出版概念和特征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如果只是简单地坚守着传统出版的概念和划分标准,理论上不利于学科发展,实践上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可能是行业性的迷茫和不安。即使媒体新技术、新形态和新服务层出不穷,也很难给出版业带来更大的新发展。只有深入认识数字网络环境下的出版特征,才能将出版传播研究和出版传媒产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仝冠军.出版概念研究中的三种倾向.出版广角,200811
   [2]毕亚飞、孙宝寅.电子出版物的概念和范畴.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61
   [3]樊义顺.“连续出版物”概念演进中的几个特点.高校图书馆工作,20001
   [4]陈少华.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与媒介管理和控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5]林惠芳.明确出版概念,加强出版学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06
   [6]崔红娟.连续出版物概念及其国内数据库建设探微.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10)
 
    注:本文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互联网管理与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立项号:07&zd040)、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数字网络出版发展及规划研究》(立项号:[2007]16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陈少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系主任,电子与网络出版研究所所长,网络传播与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网络编辑与数字出版、等。电子邮箱:chensh@hust.edu.cn, QQ:1241163093
说明
   本文系作者在2008年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上交流的论文,后被收录于《中国新媒体传播学研究前沿》(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763-389202.html

上一篇:共大庐山分校的劳动生产与勤工俭学(1979-1981年)
下一篇:盲目跟风种植现象都“广泛”了,你还能说这是农民自身的问题吗?
收藏 IP: .*| 热度|

1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22: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