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与制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中任 实现计算机视觉学科与机械制造学科的完美结合。

博文

海龟种类有多少?

已有 12114 次阅读 2008-12-17 11:30 |个人分类:科研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海龟属于高学历的直立行走动物,确切的说,不是龟,而是一种至少一年以上海外学习或者工作经历的人。全世界种类很多很多,暂无中国人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进行过完整统计。
       但是,这么多的龟类中有很多是从中国大陆去海外学习、工作、生活或者旅游过,故被形象地称作“海龟”。他的起源据说可以追溯到1872年8月11日(清同治十一年七月初八日)陈兰彬、容闳率领第一批学生梁郭彦、詹天佑等30人启程赴美。这些海龟以海外各国为家,披着洋装遨游于亚、非、拉、欧、美等浩如烟海的大学或者实验室中,时间短则1年,长则50、60年,其科学精神、科研水平相差很大。回国后所体现出的科学态度和成果也大相径庭。
      在我国众多的各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分布至少5种海龟,即诺龟、Fellow龟、授龟、博龟、游龟,级别最高的是诺龟,数量很少,且大多高龄,是海龟中的佼佼者,大部分来自美国。其次是Fellow龟,数量也很少,主要来自欧美和日本等国,曾工作于Bell Lab、ORNL等著名实验室,其中不乏获得过图灵奖、菲尔兹等,或者顶着IEEE Fellow的光环,这些龟可以统一称作Fellow龟,大多年富力强,有着比较强的爱国之心,是海龟中的精品,国家上上下下就企盼着他们能够扭转我国诺奖一直无缘的尴尬局面。
       第三种海龟叫“授龟”。是海龟中的中坚力量,这些海龟在国外知名大学获得终身教授、正教授或者研究员,最次也得是个Assistant Professor,不能再降低标准了。他们活跃于国内各种层次的学校,有些很快当了领导,有些坚持做研究,我们的SCI paper in top Journals主要就指望这些中坚力量以及他们领导的团队(注:主要是博士生),这些海龟大多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研究水平,而且颇为勤勉,调子不高,能够把握前沿的研究方向,指导土龟学生比较得力,不少深得土龟学生的爱戴和好评。有些回来把国外的好东西换个标签就publish或者拿基金的银子,这种胆子极大的极少。有些在海中游历过久,回来后水土不服,或者彻底沉沦,非常可惜,有些则再次游走他乡而不归。这也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吧。

      第四种是博龟,这是最尴尬的一种海龟,刚刚在获得博士学位久回来了,颇有些被国内名校的土龟们鄙视,常常听到的评价是“混不下去了才回来的吧”。我倒不完全这么认为。我分析主要原因有几种:一是年龄比较大获得博士学位:或需要回国照顾年老的父母(注:这种人我打心眼佩服,“孝”为先是美德,甭管回来后别人怎么看),或者另一半在国内工作(注:这种人我也很佩服,至少重感情),第三种就是所学专业在国外难就业的,最后就是的确是从不入流的学校拿MBA或者博士学位回来的,最后一种数量比较多。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博龟数量增长很快,这在以前是不多的。由于这些海龟良莠不齐,让领导们难以判断,所以不再如5年前那些回来就给三房给启动费了,不少蜗居在单间里,苦苦挣扎,也还是有一些很快就冒出来的,也有些整天挂在ICQ上,和遥远的American对话,毕竟外语还是学的不错的。
     最后一种海龟为“游龟”,子类繁多,很难统计。大概包括:出去访问一年两年的、联合培养一年两年的、常常游览Banff National Park的、在纽约华人区开餐馆的、在欧美等国海拔负3-5米深处的住所写了几篇论文却很少见到当初所崇拜的牛人的,等等。这些海龟大多在国内有一定的职称或者行政级别,或者为了镀层金回来升职称快点的,或者的确是想出去开眼界的,或者的确是想出去见见梦中的学术大牛的。。。总之,这些海龟含金量比较低,但是能出去的多少有点门路,所以回来后往往比那些博龟们爬的快,有些回来后还是看出学术水平有大的进展,不过大多回来就很显清瘦或者黑瘦,据说出去时间短,倒时差花了好几天,适应交通也费了很长时间,又吃不到饺子或者国内营养丰富的菜肴了。不少游龟回来大多会做个“Education Mode of Cambridge”的报告,夸夸其谈,展出大量的图片,大概摄影水平是提高了很多,但是对国内的教育已经有些看不惯了,看不惯了是好事,我想,毕竟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毕竟游龟们花的大多是国库的银子,总得给人民汇报一下成果。

注明:
(1)我未曾踏出国门,只是工作学习之余喜欢看一些动物科普,了解各大媒体的关于海龟的成就或者负面消息的报道,以及接触到的海龟的印象写此小文,滑稽或者粗陋之处,请各位海龟批评指正。
(2)本文不针对任何具体海龟,如有雷同,完全巧合。

(3)科普文章“海龟种类有多少?”链接:http://www.bluekey.com.cn/healthinfo.aspx?ID=1016#pageTop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8659-51553.html

上一篇:nature,science上关于计算机视觉的一些原创文献(2)
下一篇:普通院校办的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教育
收藏 IP: .*| 热度|

3 刘玉平 刘进平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 16: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