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科学,独立思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mluo0922 学习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从事生物医学工程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当代物理学“官科”与“民科”都在错误的道路上?
热度 11 2016-3-31 14:20
物理学领域,纳税人供养着的“官科”与持不同观点的“民科”的争斗, 是当代学术界非常靓丽的“风景线”! 目前,科学网对自然科学领域中个人学术观点的控制比以前开明了许多, 不再警告和禁止,质疑甚至反对现代物理,不利于所谓“官科”的言论; 这是鼓励独立精神,学术自由的重大进步! 对此,我必须点 ...
个人分类: 杂谈|4138 次阅读|30 个评论 热度 11
科学网上的“民科”为什么“气焰嚣张”?
热度 32 2016-2-24 18:16
这是一个应该深思的问题! 民科? 主流眼里的民科,是什么样的人? 反对主流的人,质疑主流的人。 主流可不可以、该不该被质疑? 为什么经不住质疑? 不敢面对质疑? 因为,主流认为,他们的共识就是科学, 质疑他们就是在质疑科学! 举一个刚刚发生的例子。 LIGO只有两个点的测量数据,是不足以测定引力波的 ...
个人分类: 杂谈|7461 次阅读|64 个评论 热度 32
牛顿表态,LIGO本次测量结果什么也证明不了!
热度 6 2016-2-22 16:10
道理很简单,确定三维空间中传播的引力波,即使是最简单的谐振波,至少都要三个参数; 三个未知量,需要三个条件才能求解, 这是学了中学代数就应该明白的道理! 因此,LIGO至少需要选择三个不同空间点测量引力波数据,才能测定引力波, 之后才可能验证相关理论和模型! ...
个人分类: 杂谈|3382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6
LIGO实验:任重道远!
热度 9 2016-2-21 12:48
首先,热烈祝贺LIGO项目首次测量到了引力波事件! 下图是LIGO项目两个测量点(H1,L1)布局(左)、实验原理(中)和测量结果(右) LIGO项目组通过PRL和新闻发布会宣布, 已经探测到距离地球约13亿光年的两个大约30太阳质量的黑洞碰撞所发出的引力波。 ...
个人分类: 杂谈|5634 次阅读|28 个评论 热度 9
陈雁北教授应该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
热度 11 2016-2-19 14:21
1、 鲍得海师兄的质疑 【问题5】本次项目,是否考虑了暗物质和暗能量? 【答】据二傻考证,本次理论计算根本没有计入“引力波”在13亿光年传播过程中的任何可能“变形”。大家要知道: 13亿光年可不近!(接近已观测宇宙大小的1/10)。“引力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大质量物体(其它黑洞)或者 暗物质暗能量(这 ...
个人分类: 杂谈|4666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11
科学论证:讲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热度 2 2016-2-19 10:38
科学理论是在不断的争论中发展完善的, 其正确性不是科研资源及话语权的霸占可以决定的。 现代物理争取霸主地位是通过强权手段,并不是通过严密的科学论证与事实的全面验证, 因为所谓的神秘性所掩盖的理论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 著名的普朗克原理: “New scientific truth does not triumph by convincing its oppon ...
个人分类: 杂谈|5365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2
科学新发现—上帝创造原子分子世界的奥秘
热度 5 2016-2-15 16:23
如果要说我的氢原子结构与光谱理论有什么新发现, 那么,电子与质子互相作用产生的 电磁辐射耦合 现象 是前人没有注意到,被忽略了的关键机理。 这个现象的发现,不仅可以解释: 氢原子结构存在符合经典理论的自然基态 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机理来理解 带电粒子体系,包括原子、分子及宏观物质的稳 ...
个人分类: 杂谈|3938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5
牛顿在中国
热度 1 2016-2-14 23:57
上帝将牛顿派到人间,去了不列颠, 手持火炬,照亮了中世纪的黑暗。 上帝再次派牛顿回到人间,来到了中国, 点亮灯塔,穿透迷雾,指引迷失的航船。 (2.14娱乐,有图有真相)
个人分类: 杂谈|412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发现引力波,相对论就彻底胜利了吗?
热度 11 2016-2-12 11:25
只有相对论,才可以预言引力波吗? 牛顿的时空观、以太,万有引力定律,引力以光速传播等框架下, 不可能得出引力波吗? 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才可以给出结论。 相对论要从争议中走出来,必须解决其内在逻辑的自洽问题。 这个问题如不能解决,相对论的所有预言,包括宇宙大爆炸,引力波等都是没有科学基础 ...
个人分类: 杂谈|2985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