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科学,独立思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mluo0922 学习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从事生物医学工程

博文

按标题搜索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迷惑与无奈(5)带电粒子组成的物质结构
热度 5 2013-12-31 16:36
从原子分子及以上的层次观察物质结构,电子和原子核就是最基本的组成单元。等电量的电子与原子核可以形成中性的稳定物质结构,形态可以是原子、分子,或由它们构成宏观物体,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并且具有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以及光学等方面的性能,原则上可以通过带电粒子相互作用的行为进行解释。 ...
个人分类: 杂谈|3977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5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迷惑与无奈(4)缔造者的玩笑和忏悔
热度 4 2013-12-27 18:06
1927 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现代物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缔造者,以及科学天才和精英汇聚一堂,留下现代科学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界智慧之脑的 “ 明星照 ”。 这张历史性的照片中,除现代物理学创始人和精英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两位经典物 ...
个人分类: 杂谈|6891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4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迷惑与无奈(3)黑体辐射认识清楚了吗?
热度 4 2013-12-25 16:46
黑体辐射这一概念最初来自高温发光物体的热(光谱)辐射,十九世纪钢铁冶炼业由于缺乏高温测量的仪器,工人只能根据熔炉发光的颜色来目测温度。研究表明,物体的热辐射性质,在低温的情况下,与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室温情况下,表现是千差万别的,辐射系数与吸收系数相同,数值较低,并与波长密切相 ...
个人分类: 杂谈|26413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4
头像的含义
热度 5 2013-12-24 00:30
1、传承牛顿的科学思想,我要做物理本体论与因果世界的捍卫者。 2、有预见,像未来战士那样具有正义感,敢于牺牲。 3、真实的我,仅仅是一位普通的中国人。
个人分类: 杂谈|4757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5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迷惑与无奈(2)洛伦兹的伟大贡献与失误
热度 4 2013-12-19 16:48
亨德里克·安东·洛伦兹 ( Hendrik Antoon Lorentz , 1853 年 7 月 18 日- 1928 年 2 月 4 日), 荷兰 物理学家 ,他以与 彼得·塞曼 发现与解释的“塞曼效应理论”获得 诺贝尔物理奖 ,他也推知变换(质量与速度)方程,后来被用在 爱因斯坦 狭义相对论 中,来描 ...
个人分类: 杂谈|5990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4
我只能用这个头像了?
热度 4 2013-12-13 15:51
昨天,我把自己科学网个人网页的头像更换成了阿诺·斯瓦辛格《终结者2》中未来战士。 今天上午,打开网页,我的头像也是这样,表明我已经成功更新了头像。但是没有过多久,刷新我科学网个人的主页,头像却自动回到了“牛顿时代”: 我不知道是系统故障,还 ...
个人分类: 杂谈|4904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4
“推免读研”只是毕业生的一个选择机会?
热度 1 2013-12-2 12:00
为了给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提供一个继续读研深造机会,为社会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于是就有了推荐免试研究生制度。 本科生毕业面临就业、读研,或出国留学等多种选择,“推免读研”为优秀毕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也为学校留住优秀学生提供了保障,为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nbs ...
个人分类: 杂谈|3472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博士后深造只为改变自己的命运?
热度 6 2013-11-26 14:34
在中学时代,我就有一个梦想,要成为牛顿、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 完成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物理学专业训练后,我感到前途十分迷茫, 物理学家是如此的清贫,无论您的研究多么高深,付出的代价多么巨大和艰辛。 梦想与现实,工作与追求,我们必须得分清, 博士后深造给了我双向选择的权利,通 ...
个人分类: 杂谈|6297 次阅读|31 个评论 热度 6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迷惑与无奈(1)乌云密布
热度 1 2013-11-22 17:09
19世纪的最后一天,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欢聚一堂。会上,英国著名物理学家 W· 汤姆生(即开尔文男爵)发表了新年祝词。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同时,他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却若有所思地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 ...
个人分类: 杂谈|5668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2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