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by

博文

新元古代高盐环境古生态学:盐古菌、产甲烷菌和蓝藻的生物标志物证据

已有 907 次阅读 2023-9-5 17:58 |个人分类:文献翻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文献来源:Paleoecology of Neoproterozoic hypersaline environments: Biomarker evidence for haloarchaea, methanogens, and cyanobacteria. [R. Schinteie, J. J. Brocks,2017; Geobiology]

摘要:现代盐湖生态系统研究较多,而相对应的地质史上,尤其是前寒武的生态系统较少。本文研究内容为:来源于于澳大利亚中部中-新元古代Gillen系苦泉组(Bitter Springs Group)距今8亿(820 ma)蒸发岩中嗜盐菌(halophiles)的古生态学。其组成主要为薄层交替的白云化的微生物席(dolomitized microbial mats)组成,硬石膏(anhydrite)含量达90%以上。抽提物中烃类标志化合物保存良好。规则异构2, 6, 10, 4, 18-五甲基二十烷(C25)(pentamethylicosane,尾对尾C30类异戊二烯角鲨烷(isoprenoid squalene, 头对头C40类异戊双植烷(biphytane在含硬石膏沉积物中尤其丰富,提供了目前最古老的嗜盐古菌证据。类异戊二烯浓度(归一化为正构烷烃normalized to n-alkanes)与硬石膏/白云石比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揭示了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consortia)随盐度水平的变化而波动。高盐度和石膏沉淀时期,以嗜盐古菌为主,碳酸盐形成时期以细菌为主。不规则支链C25类异戊二烯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烷(PMI,中心尾对尾连接,在盐度升高的过程中,含量丰富,显示产甲烷菌活跃(activity of methanogens)。相应的,不规则支链的C20类异戊二烯2,6,11,15-四甲基十六烷(藏花烷-crocetane在白云岩相中更常见,揭示了另一组古生菌在低盐时期是活跃的。正构十七烷(n-C17)的同位素亏损isotopically depleted)程度增加,表明在所有盐度下蓝藻都存在。研究区中-新元古代脂类化合物生物标志物与现代高盐蓝藻席(hypersaline cyanbacterial mats)的脂类组成相似(resembles,表明至少从新元古代开始,群落组成基本保持不变。但是,与现代高盐沉积环境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Gillen组的蒸发岩并没有发现任务藻类或其它真核生物存在。

(本文献中未检测到藿烷和甾烷类生标,讨论认为缺少相应的真核细菌。样品成熟度较高)

【启示】:

1)特殊环境,特殊生物标志化合物,找到特定标志化合物,对应古菌,再分析。如:某地质体中检测到藏花烷,古菌存在;PMI指示产甲烷菌曾经发育,对应反映某古环境或古气候。

2)本论文中4个生标对应的几种藻:

1)      规则异构2, 6, 10, 4, 18-五甲基二十烷(C25)(pentamethylicosane,尾对尾C30类异戊二烯角鲨烷(isoprenoid squalene, 头对头C40类异戊双植烷(biphytane——嗜盐古菌;

2)      不规则支链C25类异戊二烯26101519-五甲基二十烷(PMI)—产甲烷菌;

3)      不规则支链的C20类异戊二烯2,6,11,15-四甲基十六烷(藏花烷-crocetane)—古菌

4)      正构十七烷(n-C17)的同位素亏损—蓝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69774-1401576.html

上一篇:脂质生物标志物:阐明微生物生命历史的分子工具
收藏 IP: 116.6.23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6 0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